1.第1章 秦家有女初長成(1 / 2)

燕國,朝堂之上。

“自高祖皇帝開國至今,我大燕問鼎中原數百年,從未有過畏戰之時,豈能向北齊這種蠻夷之邦屈辱求和!”

說話之人容貌俊朗、氣質出眾,雖年不過二十,卻自有一番貴重威嚴,正是燕國太子蕭昀。

此次北齊舉兵來犯,身為太子的蕭昀主張派兵迎戰,不僅是為了燕國的尊嚴,更是想趁此機會立下軍功,鞏固自己太子的地位。

可是偏偏有人要和他作對,而這個人正是他同父異母的弟弟,昭王蕭暘。

“父皇,兒臣的想法與太子有所不同,我大燕自是不會畏懼區區北齊,但是一旦開戰,受苦的是兩國百姓,如果與北齊和談,不費一兵一卒就能解決問題,為何還要讓百姓承受戰爭之苦?”

蕭暘與蕭昀外貌有七分相似,但是氣質卻截然不同,蕭昀深沉持重,蕭暘溫潤謙和,此時二人站在一起,皆是光彩奪目,不相上下。

聽了昭王的話,蕭昀麵上雖無半分波瀾,心裏卻是憤憤不平。

他雖是正宮嫡出,但是母後早逝,後族凋零,他沒有母家的助力,隻能加倍用功,憑借自己的能力獲得了朝中半數大臣的支持。

如今昭王勢力日盛,其生母玉貴妃寵冠後宮,朝中已有傳言皇帝有改立太子之心,昭王也屢屢與他作對,這讓蕭昀感到非常不安。

所以,蕭昀額外珍惜這次機會,如果他能帶兵打敗北齊,那他在朝中的聲望將會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昭王一時半刻也威脅不到他的太子之位。

昭王一向以賢德仁善示人,此番話更是句句為百姓著想,讓蕭昀一時想不出反駁之語。可若真是如此愛民,為何還要與他爭奪太子之位?曆朝曆代的儲位之爭,哪一次不是在朝堂上掀起血雨腥風,不知多少人為此丟了性命。

思及此處,他看向皇帝的眼神中更多了一些期待,希望父皇能夠支持他這個太子。

可惜他的父皇並沒有注意到他的眼神。

燕國的皇帝如今年不過五旬,可看起來卻像是六十多歲的老人,頭發幾乎全白,臉上布滿皺紋,更主要的是精神不濟,雙眼總是半睜半合的樣子,似乎隨時都會睡去。

這並不是因為治國耗費心力,雖然他曾經也是意氣風發,將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讓百姓都能安居樂業,可是近些年的安穩使他怠於朝政,整日流連後宮,早已被酒色掏空了身子,若不是日日進補,恐怕早已駕鶴歸西。

此時,麵對兩個兒子的爭執,他隻感到頭疼,想要趕緊結束這讓人心煩的早朝,回到後宮尋求貴妃的安慰。

“太子和昭王說的都有道理,容朕再加斟酌,此事明日再議,退朝吧。”說罷,不等大臣們提出反對意見,便離開龍座匆匆走向後宮。

如今北齊軍隊來勢洶洶,需要朝廷快下決斷,可是皇帝卻如此猶豫,這讓許多大臣心生不滿。

在大殿裏無人敢言,可走出宮門,交好的大臣們就聚在一起議論紛紛,希望自己能揣測到幾分聖意。

此時,齊國出兵的消息還沒有傳開,與朝堂上的劍拔弩張不同,燕京城裏依然安靜祥和。

時值春日,草長鶯飛,花紅柳綠,百姓們紛紛到郊外去踏青,貴族家的公子小姐們則是舉辦各種遊園會,吟詩交友,彈琴賞花,相比之下更多了幾分風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