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流行什麼呢?
這個問題若放在後代,想必會是個非常有趣的議題。
可放在那個時代,總結下來的不過隻有幾個字:
———嚴打和改革。
嚴打的是、各種刑事犯罪活動。
改革的是、經濟的整體體係以及各類軍事化管理。
短短幾個字,很難概括改革換新的年代更替。
而我們的故事,也是從這裏出發的。
……
在那個推動改革開放的年代裏,家用電器也逐漸走進了人們的生活。
這樣的變化,有人歡喜……有人愁。
“戴沅漪!你不好好上課又去哪裏鬼混了!”
渾厚的嗓音響徹雲霄,也使得接聽電話的人不自覺將耳朵遠離了話筒不少。
臉上頗為猙獰無奈的臉引人發笑。
整條街的街坊鄰居都知道:
以書香世家出名的戴氏膝下有一女,名為沅漪。
沅漪沅漪,沅水有漣漪。
光是聽名字,便能想象出姑娘家知書達理的模樣。
可惜,也隻能是想象。
………
整條街的街坊鄰居都知道:
以書香世家出名的戴氏膝下有一女,名為沅漪。
那個不知道從哪天開始棄學堂不顧、去部隊大院裏“聽牆角”的戴沅漪。
一隻手捂著單隻耳朵,另一隻握著聽筒的手縮緊了些、滿是委屈的大喊
“我哪有鬼混!”
明明是去訓練了好不好。
像是知道她內心腹誹似的,電話那邊聲音驀地提高了幾個調:
“你還敢狡辯!我跟你說,趁早滅了你那心思聽見沒!”
“……”
要說這戴家小姐為何會人盡皆知呢,倒也不全然是因為她時常翹課被罵的原因。
另一部分呢,還得歸功於她的長相。
戴沅漪不是鎮上最好看的女孩子,可是見過她的人都說呀:
小姑娘安靜呆著的時候,略冷的眉眼與生來優越的骨相結合在一起、是常有清冷文藝氣息環繞在周圍的。
可是啊,
那時候的女子大多以瓜子臉巨多,而戴沅漪呢、更多是方中帶圓。
女性的柔美線條、男性的俊朗頓感交織在一起時,這股清冷也就悄悄添上了一絲英氣感。
形成了她別具一格的辨識度。
雖然在那個年代、這樣的辨識度還並未成為主流取向。
可戴沅漪本人卻不以為然。
於她而言,有這閑工夫琢磨流言蜚語,還不如多練幾下散打和擒拿呢!
看到這裏,相信有人肯定會好奇的問,
“那戴沅漪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迷上部隊生活的呢?”
答案其實連她自己也不清楚。
戴沅漪的曾祖輩是作家出身,祖輩和父輩不是教師也是從事文職相關。
出生在這之中的她自然而然也得學更多與文學相關的東西。
久而久之,戴沅漪聽到有關她的評價都是“知書達理”、“飽讀詩書”、“大家閨秀”等,再不能平凡的詞彙。
是的,用平凡這個詞形容最為貼切。
平凡不好嗎?
沅漪曾一遍又一遍的反複問過自己。
呆在安穩的家庭、有一份固定工作、日後在合適的年齡嫁人,過著一眼就能望到頭的柴米油鹽生活。
對大多數人而言是幸福的吧。
可對戴沅漪不是。
從小戴沅漪就知道自己不是個省事兒的主。
對外,她可以裝的笑容得體、大方從容。可對內,隻有她自己知道:她爬過多少次門外的大樹、多次因嘴饞而偷偷將零食藏起、也會因為不想上課假裝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