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一早起來,淘米,生火,給家裏老人孩子煮上飯。

她兒子一早就上顧家去了,不一會就遠遠地看見他提著兩包東西往家來。

打開一看,是兩包羽絨,早飯吃完,她讓兒子自己玩去,她婆婆幫忙絮著羽絨,曬著太陽,在衣襟上靈巧的綴幾針將羽絨固定。

這活本就不難,劉氏手又巧又快,顧家給的錢又豐厚,而且在家既能照看孩子老人,又能把錢賺了,真是美差。

原本她家有些困難,兒子從小聞見別人家一點香的就饞的流口水。

但是小人兒懂事,也沒撒著潑要,但劉氏怎麼能不看在眼裏,疼在心上。

現在好了,做好一件衣襟能給三個大錢,也不要自己出原料她手快點一天三件都不在話下。

交貨時還能從顧家便宜買點鹵鴨給孩子解解饞,也不知道顧家小兒媳是用啥鹵的,香中帶一絲微微地辣,家裏老人吃了都能多喝一碗粥。

但是卻不是所有人都如劉氏這般想。

“你蓄那麼多幹啥?少幾兩絨也凍不死!省下幾兩給我寶貝孫子也做個羽絨衣。”陳氏一把奪過兒媳婦手中的活計,將已經做好的拆開一點。

拿起剪子就要將已經裁好的布片剪下一條來。

她兒媳婦小陳氏連忙小聲勸阻:“娘!這都是人家裁好的,大小製式都一樣,裁一塊被人家發現怎麼辦?”

“你懂什麼?”陳氏剜了一眼小陳氏,“你不說誰能發現,隻說針腳縫的深了就是了,況且一個衣襟就要給三個大錢,布小了你不就比別人縫得快了?”

“省下來的布條幹點什麼不好,給那些軍漢穿都浪費了!”她眼神惡毒像刀子一樣,又瞥了一樣兒媳婦,嘴裏的詞彙就跟從糞坑裏泡過似的:“你個天殺的下賤胚子,自己爺們不心疼,心裏還惦著那些髒亂的軍漢,真是活該千人騎的賤種。”

小陳氏縮了縮肩膀,心裏敢怒不敢言,她天天被這樣罵也習慣了。

陳氏是村裏有名的刻薄人,刁難兒媳婦跟刁難仇人似的。

小陳氏性格怯懦,不敢違背婆婆的任何指令。

她覺得不安,卻隻心裏想著千萬別被人發現就好。

李素商卻不知道村裏人的這些心思,她如今攜帶著大批鹵好的鴨踏上了進城的道路。

李素商搭乘了村裏人的棚車,現在正是各家要置辦年貨的時候,如何都要經過豐源城。

與她同行的還有二嫂孫燕,二嫂娘家就在縣裏,一來是地頭熟,二來也不放心李素商一個人來回跑。

因為這次是來正經跑生意的,她們就沒帶上小花兒,鄉下自有顧田氏看顧著。

村裏人把李素商和孫氏放到縣城門樓,約定好傍晚還在這裏集合,就匆匆離開了。

李素商和孫氏各挑一條擔,兩頭的筐裏裝著小壇子,裏麵分別是已經鹵好的鴨脖,鴨翅,鴨架,鴨掌,鴨頭,鴨腸等。

孫氏問李素商:“秋娘,你有什麼辦法嗎?這麼多可不好叫賣,再說,城裏擺攤是要交攤位費的。”

李素商一擺手,隨意拿袖子擦了擦腦門上沁出的汗,眼睛亮亮的,道:“二嫂莫急,這城中不是有個賣鴨一家獨大的酒樓鴨寶齋嗎?咱們直接賣給他們不就成了,也省的在大街小巷亂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