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他叫老生(1 / 1)

我出生在一個東北農村家庭,東北地區尤其是農村地區過年的氛圍非常濃厚,過大年紮燈籠、掛紅燈是人們最為喜慶生動的民俗活動。一進臘月,家家戶戶忙過年,不等除夕,大街小巷,每一扇窗戶裏麵都被紅彤彤的燈籠妝點得格外喜慶。

燈籠是一種親情,是北方人民對歲月的美好歌頌,也是老少皆宜,大家可以一同參與的年俗活動。傳說掛紅燈有三種說法:一是喜慶,二是吉祥,三是迎接,迎接的是故去的老人。他們走得太久了可能找不到家門,掛一盞紅燈,讓他們能看清家門回家團聚

在東北過年有句俗語叫“殺頭年豬全家樂,冬包豆包講鬼怪”

殺年豬,是東北人迎接新年的一種重要方式。殺年豬一般在農曆的臘月,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也是“年”的到來的序幕。一到臘月初八,家家開始籌備過年,趕年集、辦年貨、殺年豬、非常熱鬧紅火。如今殺年豬已經成為重要的旅遊活動了,烀肉、灌血腸、吃殺豬菜等等活動,體會濃濃的東北年味。

進入臘月,除了殺年豬,家家還要包粘豆包,這是北方人最喜歡吃的主食之一。黑土地盛產黃米,將黃米淘好,碾壓成粉,過篩後調成麵,在熱炕頭溫發適度,然後包進烀熟的紅小豆豆餡,一個豆包就包成了。舊時包豆包都要老奶奶領著大姑娘小媳婦們一起幹,為防止困倦,老人就一邊包一邊講“瞎話”,大家也哦度聽得津津有味,就有了“冬包豆包講鬼怪”這句俗語。

而我從小就不喜歡女人們的碎碎念,村東頭的破廟裏有個頭發淩亂的像拖布的麻花頭,胡須卻異常幹淨的老頭,一到冬天有太陽的時候,他就帶著他並不秀麗的長發坐在村東頭的大樹下,給一群孩子講故事。

這個老頭無父無母、無兒無女,村裏的老人也記不得他是什麼時候來到我們村的,大家停留的印象就是這個男人平時不善言辭,最開始幫助村裏人給母牛接生,接生的東家給他點賞錢,他拿著賞錢去村西頭的小賣店換點吃的和白酒,就這樣在村裏生活了下來。時間久了,大家本來也記不住他的名字,由於總給母牛接生,大家就叫他老生。

聽我爺爺說,老生剛來我們村裏的時候還是個挺精神的小夥,頭發也沒現在這麼長,但是胡須異常幹淨,按理說村裏的條件並沒有那麼好,也沒有電動剃須刀,大家也不知道他的胡須為什麼幹淨,爺爺說他有點奇怪,讓我平時不要和他搭話。

今天正好是臘八節,上小學的我已經放了寒假,晚上村長花錢請了戲班子為大家慶祝節日,白天的我正閑聊無事,在村裏找尋小夥伴的蹤跡,想要一起玩耍一番,但是發現大家都不在自己的家裏。

無聊的我隻能在村裏閑逛,不知不覺的竟然來到了村東頭的破廟旁,那個大槐樹下正坐著老生和我的小夥伴,大家都在聽老生講故事,在陽光的照映下,老生的頭發仿佛不是隨意的亂,而是亂的有點章法,像個說不出來的圖案。

看著老生頭發入迷的我竟然不自覺地走了過去,就這樣,我聽到了老生講的第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