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章 得勝(1 / 3)

長沙三次會戰,我都有經曆。

第一次會戰時我才15歲,對戰爭最大的感觸,便是街上多起來的流民和軍人,還有越來越熱烈的學生遊行。至於糧食藥物的緊缺,我體會不深,隻記得那段時間家裏氣氛凝重,親戚頻繁出入我家,而父母卻嚴禁我們三個出門,甚至要求我們躲入菜窖,我和弟弟開始還會謹慎,漸漸的就在菜窖鑽進鑽出的玩,隻有姐姐神色緊張,意外的沒有找我的茬,手拿一根棍子坐在菜窖口,久久不說話。

事後我才知道,她是想保護我和弟弟。

第一次會戰結束,學校複課,我也與同學一起加入了街頭遊行的隊伍。

當時遊行的主題有很多,大多以救國救民為主,學生們占領每一條熱鬧的街區,呼喊演講,動員大眾參軍捐助,驅逐日寇光複中華,也有那麼一兩支隊伍不走尋常路,大罵老蔣消極抗戰,我便是其中一員。

當時懷著怎樣的心情加入已經不得而知,隻是第一次遊行,我便嚐到了高壓水槍的滋味。

那東西衝在身上比姐姐的拳頭還疼,我們的隊伍沒走兩條街就被衝散,被警察追的四散逃離,我在混亂中摔了好幾跤,跌跌撞撞回了家,發現衣裳也破了,頭上也起了個大包,狼狽至極。

母親見狀,嚇得抱著我大哭大罵,我看她哭我也哭,父親也心疼,下了禁足令,誰知我這一行徑竟然影響了姐姐,第二天,姐姐便剪了短發,與她的女伴們去街上演講,氣的父親胃疼,連連感慨還是細伢子(三弟)最聽話。

我當時想,革命可真難啊,遊行真危險,可年輕人豈能在這樣的時代狂潮之下碌碌無為?

於是我退而求其次,投入了當時另一個非常火熱的宣傳活動——話劇。

當時長沙各地的話劇非常之多,都以愛國救民為主題,有在劇院演出,有在露天街頭演出,我和學校的那些朋友(其中有去女中門口的狐朋狗友),一起組成了個話劇團,劇本由我寫。

可能就是那時奠定了我對編劇的愛好,我無師自通,奮筆疾書幾個晝夜,寫出一部講述男兒出征的小話劇,第一次在學校演出便反響熱烈,給予我們極大的信心,於是我飄飄然了,趁熱打鐵,又晝夜不休的趕出兩部新劇,這次我還當起了導演。

那時候我實在無知又氣盛,與其中一部的男主角總是發生衝突,覺得他台詞不好動作也不好,後來臨近演出,男主角忍無可忍,罷演了!演女主角的女孩是他指腹為婚的女友,也跟著走了。

我當時就傻眼,四處求爺爺告奶奶,可誰也不願意接這個燙手山芋,無奈之下,我自己頂了上去,至於女主角,我不抱什麼希望的找了姐姐,誰知姐姐居然答應下來,我感動得都快哭了。

這就是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我自編自導自演的話劇,史無前例,絕無僅有,遺憾的是我忘了劇的名字。

這兩部劇,一部照例在學校演出,我主演的那部就在俱樂部門口的空地表演。

當時俱樂部十分風光,長沙第一支西洋管弦樂團就是在這裏演出,能在俱樂部門口占據塊地皮,對我們學生來說也不錯。

因為有著一腔熱血,我並不怯場,而且劇本是我寫的,台詞更是順的很,就是姐姐有些緊張,說錯了好幾次,急的我汗都下來了,但圍觀群眾興致高昂,姐姐很快就進入角色,變成了我的“夫人”,我要加入戰鬥,夫人舍不得我,她夥同思想腐朽的父親母親阻撓我參軍,而我還耐下心思與她講家國天下的道理,最終裹著小腳的夫人終於被我開化,放開了小腳,與我一前一後,共同加入軍隊,最終在戰場上一起犧牲在了敵人槍下。

如此囊括悲喜劇和動作戲的劇本,再加上我沉浸式的演出,感動了在場觀眾,謝幕時掌聲雷動,於是整個劇組臨時決定,第二天加演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