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初年,有一靠海的縣城,名叫“清揚縣”。
縣裏民風淳樸,人們生活自給自足,十分富饒,日子過的愜意安然。縣城很大,但生活的日頭久了,大家彼此之間,有的雖不十分熟絡,但也都有過點頭之交。
縣城以碼頭,劃分為東西兩邊。
東邊最大戶為沈家,幾代經營經營藥材生意,東邊的大多居戶,皆為“沈家藥莊”的員工。沈祥豐沈莊主和妻子文芸,膝下有一子,名叫沈嘉昱。也許是在藥材中長大,受藥材日益熏陶,沈嘉昱從7歲起,便展現出了對醫藥學的非人天分;於是,在父母的商討下,送14歲的沈嘉昱,赴英留學,學習醫藥專業知識。自此,沈家便留下了夫婦二人,再未有子嗣,相依相伴,等子歸來。
西邊最大戶為皮家,經營著有幾百年曆史的“皮家漁場”,由長女皮雅如,代父兄管理。女子當家,隻因皮雅如父親皮老爺,近年來病疾纏身,皮家的大公子皮俊楠又整日流連於煙花酒巷,所以,皮雅如不得已,巾幗不讓須眉,撐起整個皮家生意,成為大當家。好在,三年的日夜堅守,與漁場同吃同住,讓皮雅如受到整個皮家漁場和合作夥伴的信任,皮家漁場來往生意隻增不減,日新月異,十分好過。
混跡於縣城中,還有幾家有名望、有地位的大家族。
於家——縣長大人於一方及其獨子於官鵬,組建了“於家護衛隊”,除保護一方百姓平安外,還兼管著“皮家漁場”和“沈家藥莊”等各商戶外貿往來的安全工作。
李家——如今李家獨子李克,剛剛過了20歲生日。李克自18歲接管由父母共同創辦的“李家農場”後,任勞任怨,兢兢業業。李家農場,在他手中打理的井井有條。所謂,民以食為天!李家農場身擔重任,幾乎供給了全縣人的口糧,農場不僅種植糧食作物,瓜果蔬菜,還在李克的研究和交流下,種植了許多外來引進的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新奇水果和蔬菜等。
楊家——楊世平楊館主,謙溫仁善,宛如在世華佗。楊館主並非本地人,但自入住清揚縣,秉承治病救人的第一宗旨,創立了全縣最大的醫館“楊氏醫館”。楊館主有一個嫻靜俏皮的小女兒,名喚楊竹兒。喪妻的楊館主,多年來,又當爹又能當媽地悉心照顧自己的寶貝女兒。醫館中的夥計們也甚是疼愛大小姐,街裏街坊敬重楊館長醫德,對這個小女孩也是百般喜愛。所以,竹兒從小到大被保護的很好,是一個人見人寵,生在蜜罐中的小姑娘,涉世未深,純真簡單。楊竹兒與李家公子李克,自出生,便結了娃娃親,二人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似乎,隻待二人成年成禮,促一對百年好合!可是,三年前,15歲的楊竹兒,在再尋常不過的一天,憑空消失了!不管,楊館主如何費勁心裏尋找,卻也是再無音信,了無蹤影,楊竹兒好似人間蒸發了!
沈家、皮家、於家、李家、楊家,五家世代交好,幾位家主也是從年少玩起來的夥伴,一直以來,互相幫助扶持,延續到幾位小輩管家,叔叔伯伯和嬸嬸們,也是互相幫襯,指導小輩們。
我們今天的故事,要從這東邊最大戶沈家唯一的公子沈嘉昱,說起。。。。。。
沈家公子沈嘉昱自14歲赴英留學,學習醫藥專業知識,因山高水遠,五年未歸家。今年19歲的他,學成歸來,帶著少年人的青春朝氣,滿腔熱血,打算大展宏圖,報答家鄉,與父母團聚。
當沈嘉昱踏上“清揚縣碼頭”的一瞬間,好似腳踩棉花,那眼前的一切,熟悉又陌生,那感覺複雜著不真實。
可當他的眼睛,落到那熟悉的人身上,隻有1米6男娃娃的特有記憶,被開啟了!
“這是上次魚貨外售的錢,你數數!”於官鵬把一疊錢,交到在漁場碼頭,忙著清點魚貨的皮亞如手上。
“不用數了!謝謝你,鵬哥!”雅如接過錢,隨手交給身邊的賬房先生。
於官鵬看著雅如,摸摸腦袋,憨憨地笑著說道:“沒事,應該的!嗯。。。。。。雅如,你今晚有空嗎?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