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賣得好,品質也好,帶來的自然是滾滾的財源,郭景澤就不得不感慨眼前這個年輕人的厲害,當然,還有魄力,《朋友》這部電影拍攝成本雖然在他增加了之後,還不到五十億韓幣,但宣傳成本卻花了十五億。
十五億啊,現在整個韓國,能夠拿這麼多錢來拍電影的都屈指可數,當時郭景澤聽到這個數字的時候都有些傻,以為他多說了一個零。
實在是太多了,當然,導演對於製作公司能夠拿出更多的錢來宣傳,自然是再高興也沒有了,那證明公司覺得他的作品不錯,也有很高的期待。
看看現在,從兩個月前開始,這片子就開始進入宣傳,到一個月前,開始慢慢的進入高峰,半個月的時候,那已經是全韓國上上下下,那個犄角旮旯裏都有宣傳海報,各種電視台,電台,雜誌,報紙的訪談,介紹等等的。
鋪天蓋地,席卷了一切,郭景澤從來沒見過有人這麼瘋,也敢這麼花錢的,老實說,他自己一點底都沒有,隻是,看著李正熙嘩啦啦的用一本書就賺了上億美金,而且才是個開始的時候,他也就當這是一場年輕人的瘋狂。
就像是一開始兩個人說拍著電影的時候,那時候,眼前的年輕人根本就沒錢,然後,他們兩個都發了瘋,現在,既然有錢,那就任性一回也無所謂。
當然,這樣的任性讓他心中激蕩,拍電影拍的很爽,毫無限製,拍完了,自己剪,然後出來了,這年輕人又砸了大半的錢宣傳,那是什麼,信任。
從一開始到結束,始終是絕對的信任,人和人之間,或者說對於他來說,這是再珍貴也沒有的了。
眼前的李正熙倒是不知道郭景澤的心緒,笑著謙虛了兩句,也開玩笑似的說著,“這不是窮怕了麼,我們要想要拍電影就得要錢,沒辦法,隻能先賣點書賺一點周轉一下了!”
這話引得郭景澤和張東健都笑了,心裏感慨著眼前的家夥厲害,但對《朋友》這部電影的前景卻都沒底,暫時也不可能像李正熙那樣有著輕鬆的心態。
畢竟,說一千到一萬,再有錢,再信任,再大方,人家拿出來拍電影也是需要回報的,如果沒有回報,責任就攤在了導演和演員身上。
在韓國,這是非常普遍的想象,一旦一部電影虧了,導演和演員們就會受到責難,然後想有下一部作品就難了,這也是導演和演員們壓力很大的原因。
可他們不知道,《朋友》的票房會有多高,而且,李正熙之所以願意瘋狂的砸十五億韓幣,原因在於他還有一點點奢望。
原作並沒有太大的宣傳,甚至上映的時候還很艱難,但票房卻最終靠著口碑達到了840萬左右的觀影人數。
現在,經過大力的宣傳,不需要大廠牌的幫忙,影院也因此大開方便之門,那麼,衝破1000萬觀影人次想來還是有可能的,這樣的話,那就是一個新的記錄,比840萬更加的耀眼。
而且,通過這個大力的宣傳動作,帝國電影公司草創的發行部門也更有底氣和影院進行溝通,然後,也能夠更快的讓發行團隊成熟起來。
這些,才是他真正的目的,15億韓幣而已,以前或者很多,現在的話,已經輕若鴻毛了。
很快,節目錄製時間到了,主持人申公允一番開場白之後,李正熙三個便一個個的走了出來,李正熙第一個,郭景澤第二個,張東健第三個。
這樣的安排是有講究的,一般來說,最後一個總是份量最重的,一開始的那個也需要有點看頭,原本,張東健說他第一個上,他覺得李正熙現在的身份地位比他高。
但李正熙說《朋友》這部電影裏,他才是主角,所以,大家才這麼定了下來。
因為是錄製,雖然大部分的東西都是跟著流程走,但整體上輕鬆隨意的多,反正錄完要編輯的,甚至,對於超級大牌,編輯之後,還得經過大牌的經紀人確定,內容裏不得有可能會造成明星形象損害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