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務派登上清朝的政治舞台後,大規模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興辦近代化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中國的近代化運動迅速開展起來。
洋務運動前期,洋務派以"自強"為旗號,采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
在李鴻章等人的主持下,江南機器製造總局、金陵製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局等一批大型近代化軍事工業相繼問世。
短短幾年中,中國就已經具備了鑄鐵、煉鋼以及機器生產各種軍工產品的能力,產品包括大炮、槍械、彈藥、水雷、和蒸氣輪船等新式武器,裝備了一些軍隊。
他們還開辦了天津北洋水師學堂、廣州魚雷學堂、威海水師學堂、南洋水師學堂、旅順魚雷學堂、江南陸軍學堂、上海操炮學堂等一批軍事學校,為國防事業作出重要的貢獻。
北洋海軍的建立,是洋務運動軍事方麵的最高成果之一。
盡管最後北洋海軍失敗了,但是它畢竟曾經是中國可以威懾海洋的先進軍事力量,在世界海軍史上都占踞了一席之地,並且在培養北洋海軍的過程中,還帶動了一係列的近代事業發展。
隨著軍事工業的創辦,洋務派認識到,強大的國防基礎在於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要求能源、鋼鐵等工業與之配套。
同時,為了維護民族利益,也必須發展民族經濟,與洋人商戰、爭利。
於是,他們提出了求富的口號,民用工業和新式交通運輸業也發展起來了。
洋務運動後期,洋務派為解決軍事工業資金、燃料、運輸等方麵的困難,打出"求富"的旗號,興辦了一批民用工業。
1872年,李鴻章在上海建立了輪船招商局。
這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個民用企業。
招商局開辦僅三年時間,就為清政府回收了一千三百多萬兩銀子,還將業務發展到外國,打破了外國航運公司的壟斷局麵。
以後,中國近代礦業、電報業、郵政、鐵路等行業相繼出現。
輕工業也在洋務運動期間得到大力發展。
1880年,左宗棠創辦蘭州織呢局,成為中國近代紡織工業的鼻祖。
中國近代紡織業、自來水廠、發電廠、機器繅絲、軋花、造紙、印刷、製藥、玻璃製造等等,都是在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建立起來的。
在洋務運動的推動下,中國的民用工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奠定了中國近代化工業的基礎。
這一切都是在慈禧的支持和扶植下進行的。
尤其是在甲午戰爭失敗後,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熱潮,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第二個洋務運動階段就是戊戌變法的百日維新運動。
在維新派的影響下,光緒銳意變法。
變法和反變法的鬥爭非常激烈。
1898年6月11日,慈禧堅定地站在了光緒和變法派的一方。
她麵告光緒:“前日禦史楊深秀、學士徐致靖所說的變法大事還沒有商定,這件事很好,現在就是應該向西方學習,你就讓他們清楚明白地向天下宣示吧。”
於是,光緒發布了由翁同龢起草的《定國是詔》,把講求西學,變法自強,作為清王朝的國策,使維新運動取得了合法地位。
但是,這次變法,涉及了清王朝的政治體製,而慈禧改革底線是祖宗之法不能變。
慈禧雖然說支持變法,但是她不願意改變目前的帝王製度,不願意動搖大清的根基,更不願意出現由他國人物協同治國的情況。
隨著變法的深入,慈禧和維新派的分歧越來越大。
特別是康有為建議的仿先朝開懋勤殿一事,選舉英才,並邀請東西洋專門政治家共議製度,將一切應革之事全盤籌算,然後施行,更是慈禧所不能接受。
對慈禧來講,這無異於放棄大清皇權,甚至相當於賣國。
當光緒向慈禧提出這一請求的時候,太後不答,神色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