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第二十六章 為救援石達開入浙 重啟用曾國…(2 / 2)

石達開承諾未來若有撥雲見日的那一天,定為二人補辦一場聲勢浩大的婚禮。

浙江數次交戰,太平軍都勝利了。然而江西建昌、撫州失守,石達開頓感外無援軍的可怕,暫時還是放棄入浙,先撤往福建,然後再收複江西九江等地,因為對於太平軍而言,江西實在太重要了,決不可丟失。

石達開在江西深得民心,不但得到普通民眾的愛戴,而且贏得了江西知識分子的普遍推崇,甚至一些清朝的舉人都自願加入太平軍,四個月內太平軍擴充到十萬餘人。

相反湘軍主力大部分正在攻打武昌、九江、江西境內的精銳隻有周鳳山一支,人數不多,又很不得民心。

湘軍在江西的所作所為徹底激怒了江西百姓,自覺自願地加入太平軍就是為了要消滅湘軍,因為大多數的家庭都深受湘軍的殘害。

這樣的江西怎麼能夠舍棄不要呢?

一想到江西的百姓重新陷入湘軍的折磨中,石達開一天也不能容忍。

石達開與輔王楊輔清商議後,決定由楊輔清轉戰江西,石達開奏請天王洪秀全,推薦陳玉成李秀成鎮守安徽,石達開自己先攻打湖南湖北,然後伺機入川。

洪秀全此時大權在握,自任軍師,總理國政,積極著手組建新的領導核心。在1858年恢複了五軍主將製,陳玉成為前軍主將。

曾國藩聞聽石達開離開安徽,感覺機會到了,遂率領大軍前往安徽,準備一舉搗毀石達開的根據地。

他以為陳玉成一個乳臭未幹的毛頭小夥難成大器,不足為慮。

此時的陳玉成年方21歲,的確還是個小青年。

然而,有誌不在年高,曾國藩的輕敵再次讓他丟了一次臉。

8月15日曾國藩再次抵達南昌,與胡林翼會商進兵、籌餉之策。

南昌,這座曾令他倍受恥辱的城,他又回來了。

這一次,他要一雪前恥,再展輝煌。

他改變了治軍的策略,決定在選將、募兵、軍隊管理以及協調軍內外關係等方麵進行改革,他認為,兵不在多而在於精,兵少而國強,兵愈多,則力愈弱;餉愈多,則國愈貧。

他主張軍政分理,各負其責。

他購買洋槍、洋炮、洋船,推進中國軍隊武器的近代。

曾國藩治軍把選將作為第一要務,要求帶兵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計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

他將世兵製改革為募兵製,主張不在市民而在鄉農中招募兵員。

其用意就是鄉農中招募的兵員樸實壯健,有利於灌輸封建的忠義倫理思想和便於適應艱苦殘酷的戰爭環境。

他主張用儒家學說治軍,即用封建倫理綱常去教育官兵,以仁禮忠信作為治軍之本去陶冶官兵。

他的目的就是要以此來維係軍心,培植出一支完全絕對服從於自己的私家軍隊。

所以他認為,用兵者必先自治,而後製敵。

為教出一支講究仁禮忠信的軍隊,他還親自作了一首“愛民歌”,傳授給各級官兵,要求大家熟練傳唱,依據歌詞規範行為。

其歌雲:

三軍個個仔細聽,行軍先要愛百姓,

賊匪害了百姓們,全靠官兵來救生。

第一紮營不貪懶,莫走人家取門板,

莫拆民家搬磚石,莫踹禾苗壞田產,

莫打民間鴨和雞,莫借民間鍋和碗。

第二行路要端詳,夜夜總要支帳房,

莫進城市進鋪店,莫向鄉間借村莊,

無錢莫扯道邊菜,無錢莫吃便宜茶,

更有一句緊要書,切莫擄人當長夫。

第三號令要聲明,兵勇不許亂出營,

走出營來就學壞,總是百姓來受害,

或走大家訛錢文,或走小家調婦人,

愛民之軍處處喜,擾民之軍處處嫌,

軍士與民如一家,千記不可欺負他。

這些主張使得湘軍麵貌大為改善,湘軍不再是打砸搶的壞分子,也不再幹擄掠的壞事,軍隊開拔到哪裏,都唱著這首愛民歌。

百姓漸漸地接受了新湘軍的思想和規矩,對湘軍沒有那麼仇恨了,當然,對於太平軍也就沒有那些熱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