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建安十三年的早秋就有些寒氣襲人,荊楚之地依山傍水,葉子變色得更早。
滿山金黃的星子廬山,夾帶著簇簇丹紅,在天高雲淡的碧空映襯下,如同絢麗的湘繡,讓人流連忘返。
斑斕的色彩中,一匹白馬時隱時現,飛馳如電。馬上的人黑甲白氅,俯身馬上單手控韁,一手提弓,和馬匹渾然天成,在呼嘯如風的速度中穩穩“粘”在馬背上,看得出騎術精絕。
馬速太快,以至於一隻被追逐的飛鷹迅速落在身後。騎手右手放開韁繩,抽出腰下羽箭,搭在左手提著的弓上,略略回身,精弓一響,箭似閃電,那隻飛鷹應聲落地,正中雙眼。白馬絕塵而去。
半晌,後麵跟著的一大幫侍衛和將軍們才縱馬而至,撿起地上中箭的雄鷹,嘖嘖讚歎:“大都督身體大不如前,可這箭法仍然獨步天下。”
“怎麼樣,興霸叔,這回你服氣了吧?”已故名將太史慈的獨子,騎校尉太史享年輕氣盛,見甘寧輸得太徹底,忍不住哈哈大笑。
“這次不算,大都督的馬太快。純種的大宛馬,我這雜牌混血馬怎麼追得上?”甘寧還是不服氣地說。“我們再比過。”
“興霸,別比了,大都督今天已經夠累的了。”剛剛追上他們的呂蒙阻攔道。
“子明,你總是說都督太累了,都督該休息了,都督該喝藥了。。。我怎麼覺得你改姓喬了呢”說罷,甘寧一催坐騎,哈哈大笑著飛馳而去。
呂蒙愣了愣,方才反應過來甘寧的陰損話語。“嗨,甘寧,你個手下敗將竟敢說我是女人!你站住。。。”
------------------------------------------------------
建安十三年對於東吳來說注定是要載入史冊的一年。
春天的滅黃祖之戰,周瑜被孫權任命為前部大督,全權指揮作戰。徹底清除了這個東吳水師的勁敵和孫氏家族的血仇。戰役的實際指揮者前部大督周瑜被東吳將士們親熱地呼為大都督。甚至連主公孫權也這麼喊。周瑜糾正數次毫無效果,隻好由他們叫去了。孫權現在對周瑜的態度和兩年前大不相同,親昵稱呼周瑜為大都督就是這些改變的直接體現。其實大家,包括孫權自己,都明白滅黃祖之戰的統帥之功全是周瑜的。為了提高威信也曆練自己,孫權親自為帥。當他的中軍來到柴桑之時,周瑜這前部大督已經全殲荊州的黃祖水師,陣斬黃祖,生俘副帥蘇飛。主帥沒來得及上陣指揮就坐享其成地享受了為父報仇為江東雪恥的榮光。
也許是又年長了兩歲,也許是母親的離世讓他真正獨自處事,孫權現在比起建安十一年來更加成熟穩重,隱隱已經一代明主之風範。吳太夫人去後,他更深地領悟了周瑜這個異性仲兄的重要性。公瑾對於江東和他自己幾乎就是一座阻敵的屏障,一個避風的港灣和一隻可以依靠的肩膀。
然而建安十三年注定是要載入史冊的一年。
-------------------------------------------------
周瑜牽著純白無一絲雜色的“絕塵”回到了柴桑軍營大寨。
回頭一看,身後的侍衛,從將,包括甘寧,呂蒙,淩統等人,一個也不見影子。
他拍拍絕塵,心裏讚歎:璦璦真的用心,把這麼好的馬送給自己。看來孟起也是個豪爽之人。
他的大宛白去世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周瑜對任何馬匹都不滿意,就是許多上了名馬譜的所謂精騎,他也覺得很不如意。
直到兩匹輾轉從西涼送來的大宛馬到府,周瑜才笑逐顏開。這匹純白色的幼公馬,更是他的掌上明珠,因為它極像逝去的大宛白。甚至比大宛白的毛色更白,純潔得如雲如雪。周瑜本想仍舊叫它”大宛白“。可小喬不答應。她生怕周瑜想起以前的大宛白會傷心,另外她曾經口誤叫過”大白“而被周瑜取笑。所以這一次,小喬給它起名“絕塵”,寓意“一騎絕塵“更兼有說它”白得一塵不染“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