宖曆四十二年夏末,又一年大朝。
宖王朝第二任帝王趙懷修也六十五歲了。
他的三個兒子,大王爺趙悍依然在軍中不關心政事。
二王爺趙陽也有三十六歲,已經娶妻生子,此時他已立為太子,搬進了東宮,積極參與朝政,培養自己的勢力。
三王爺趙琦也近三十歲,依舊身體消瘦,一副病怏怏的樣子,兼著大理寺卿的職位,卻依舊很少見他發表政見。
小公主趙敏現在已經十七,褪去了幼兒時的肥胖,女大十八變,已經變成了落落大方的姑娘,但是依然被父王寵愛著。
十年來,吏治幾經變更,宖王朝官員職位也有了比較大的變更,一品官職有太師、太傅、左右丞相、驃騎大將軍。二品有大理寺卿、參知政事、太尉、鎮國大將軍。三品有六部尚書、太子少傅、左右衛上將軍、殿前指揮使。三品以下則種類繁多,比如八品就有少府/將作/軍器/都水監丞、秘書省校書郎/正字、太常寺奉禮郎/太祝、太學/武學/律學博士、主管太醫局、間門祗候、東/西頭供奉官、從義秉義郎、節度掌書記、觀察支使、承直/儒林/文林/從事/從政/修職郎、京畿縣丞、諸州縣令/丞、赤縣尉、防禦/團練副使、太史局尿/直長/靈台郎/保章正、翰林醫愈/醫證/醫診/醫候、守闕主事/令史/書令史等等。
官員機構繁冗拖遝,政令不通,上下不達,買官賣官屢見不鮮,據說皇帝為此頭痛不已,氣得都生了好幾場病。
那個十年前建議北向用兵開疆擴土的老太師姚晨奇已經去世了,但是十年過去了,王朝三次北攻羌蕪族,結果一次比一次規模大,但是依然顆粒無收。
那名窮寒書生模樣的太傅歐陽瑾,現在依然是太傅,隻是他明麵上是太子,實際上暗地裏依然給三王爺出謀劃策。
十年前的禮部尚書郝嘉和工部尚書夏侯羽,如今升任左右丞相,全部都是太子。而三王爺一派的戶部尚書任澤卻因年事過高,已經辭官,但是依然住在黎安城,他兒子任逸出任戶部尚書。
武官方麵,驃騎大將軍依然是顧斐,長槍猛豹徐浪升為鎮國大將軍,左衛上將軍是十年前兵部尚書蘇正峰,右衛上將軍則是顧斐兒子顧正,徐浪兒子徐虎任兵部尚書。
一年一度夏末大朝會,又來了。
文武百官依然分列太安殿兩側,皇帝依然精神很好,坐於帝位,威武霸氣。
山呼萬歲後,朝會開始。
“黎山宖陵現在修建得如何了?”皇帝趙懷修問道。
“預計還要兩年可以完工。”工部尚書出列回道。
“去年說兩年,今年又說兩年,朕還有幾個兩年給你們?”皇帝憤然說道。
工部尚書正要說話,右丞相夏侯羽手輕輕一擺,示意其不要說話,隻見右丞相站出來說道:“陛下,今年春天,陵墓修建時出現滲水坍塌,上千民工和囚犯死於這次坍塌,導致工期延誤,再有兩年,陵墓必定修好,再說陛下春秋鼎盛,陵墓之事也不必急於一時。”
“嗯,右丞相所說也對,暫且再給你們兩年時間。”
工部尚書跪謝皇恩。
“朕聽聞,現在買官賣官猖獗,四品職位隻需五千兩銀子就能買到,可是事實?”皇帝又問向群臣。
一時大殿所有人無語。
“吏部,你們說說看。”
吏部尚書站出來,跪在大殿,顫抖著說道:“臣有罪。”
這時左丞相郝嘉出列,緩緩說道:“王朝內官員數萬計,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偶爾出現一兩個貪腐官員買官賣官也是正常,吏部考核官員,雖有不查,但我朝官員,總體都是忠心耿耿兢兢業業,我朝人才也是欣欣向榮,請陛下不要被個別官員所說蒙蔽了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