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師弟,不要怪我等無禮,隻是李夫子有令,你的理想之心出現大變,恐怕再難有什麼成就,故命我等將你請出學宮。”
齊國稷下學宮,一間學子的宿舍之中,陳至聖還在發呆。
一個時辰前,稷下學宮儒家學院內。
學院的李夫子正在教授新招收的弟子們,學習儒家的經典《儒經》。
陳至聖剛剛穿越而來還未反應過來,猛然聽到李夫子的教授,不由地眉頭一皺。
這是什麼庸師?
《儒經》是什麼破爛玩意,雖然有點淺薄的道理,但是和儒門的典籍,《詩經》、《尚書》、《禮記》這些經典比起來簡直就是不可同日而語。
不教那些典籍,反而教這種破爛?
李夫子還光明正大的教授弟子,還用這破書上的道理填充他們的理想之心,簡直可笑。
就這樣的人,還理想道三境的大學士?
老天爺你在和我開玩笑?
陳至聖還未明白具體發生了什麼。
就聽。
李夫子道:“各位新進的學子,剛剛我講的關於學習的經典章句有沒有記住,你們的理想之心都已經激活,現在就認真體會我剛剛教授的《儒經》其中的道理,希望你們能領悟出上品的道理,這樣你們的未來能夠有機會,問鼎哲人的無上境界。”
“哲人,那可是能叩開理想之門的偉大存在。”
所有同學都在驚歎。
“肅靜!諸位千萬不要貪圖一時之快,而領悟一些歪門邪說,都開始體悟道理吧。”
陳至聖這才弄清楚一些眉目。
似乎這個世界修行,要理想之心,領悟各種典籍中的道理,然後將道理變換成理想之心的底蘊。
“隻是你們的典籍就是這些破爛嘛?”
陳至聖心中暗歎。
這是一個什麼世界呀。
沒有孔子、沒有孟子、沒有墨子、沒有老子。
凡是諸子百家中的領袖人物都沒有出現。
更沒有那些經典。
《詩經》、《楚辭》、《春秋》、《大學》、《道德經》。
這些都沒有。
這是一個類似於戰國的時代,但是這個時代的思想,遠沒有陳至聖所在時代的春秋戰國時代的思想恢弘。
這是一個百花齊暗的時代。
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偏偏這個時代的修行還要和學術掛鉤。
在學術上的成就越高,那麼他的修為也越高。
“現在開始領悟第一條道理吧,讓我看看你們誰領悟的道理,最讓我驚喜。”
在李夫子嚴厲的目光下,所有的學子都開始激發理想之心,領悟剛剛《儒經》中的道理。
陳至聖也學著,這些人的模樣激發理想之心。
當陳至聖的意識完全沉入到理想之心。
陳至聖就發現這個世界實在太過美妙。
理想道修行者眼中這個世界的氣息都是在告訴他們,快點悟道,快點晉級。
陳至聖想起剛剛的《儒經》。
“開玩笑,我要是用這個領悟道理,我不就是白混了。”
“我這麼多年的經史子集,不就白讀了。”
儒家第一經典是什麼?
不管其他人怎麼說,陳至聖隻認一部《論語》。
學而篇第一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陳至聖想都沒想,就開始領悟這句話中的道理。
開玩笑,他可不信,剛剛李夫子講的《儒經》上關於學習的態度,能有這三句話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