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來這裏赴約以前,姚遠經過了一番漫長的掙紮。
姚遠並不是一個從小就孤僻淡漠的人。他最早期的記憶是在幼兒園裏因為上課不專心,經常撩旁邊的小朋友說話而被罰站的場景。
當時,他的父親是華爾街一家赫赫有名的投資銀行在中國區的首位華人總裁,媽媽在家裏當全職主婦,還有一個阿姨幫忙幹家務。他是家裏的獨子,還是父親在人到中年之後才有的兒子,可以想象是怎樣的百般寵愛。
在殷實的家境和父母的寵愛中他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
可是一切在姚遠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嘎然而止。
媽媽不知道什麼時候染上了賭癮,被父親發現的時候已經到了不可收拾的境地。一開始她隻是跟一幫和她一樣的富太太聚在一起玩玩麻將,而後越玩越大,小打小鬧的麻將已經不能滿足她追求刺激的勁頭。
到父親對她經常藉詞去購物而頻繁地往香港跑,還一去就好幾天又不見她帶回什麼東西而起疑心的時候,她已經在澳門欠下了巨額的賭債。
父親一開始對妻子是不打算放棄的。一方麵他畢竟曾經深愛過自己的妻子,另一方麵是為了姚遠著想,保全他一個健全的家庭,對於妻子可以戒賭、迷途知返還抱有希望。
父親傾囊所有,還賣掉了大房子搬到小房子,幫媽媽還清了所有欠下的賭債。他相信,隻要妻子不再賭,憑著自己的職位和能力,不出幾年就又能過上富裕的日子。
可惜,他還了一次又一次,還是喚不回妻子的醒悟,卻又狠不下心送妻子去強製戒賭。
後院起火讓父親不能專注於工作,這大大的影響了父親在工作上的表現。在競爭激烈殘酷的投資銀行,不知多少人覬覦他的職位,稍有不慎就會被刷下來。終於,在發現妻子染上賭癮一年多之後,他被勸退了。
之後,姚遠的父親靠著以前積累的人脈在不同的銀行工作過,但無論是待遇還是收入,不能和以前相提並論不說,還每況愈下。
這一方麵是因為父親心有不甘,對於地位大不如前的工作有點不屑。另一方麵是因為人到中年才攤上這種事,東山再起太難,心中鬱結,意誌消沉,自然影響了對工作的熱誠和工作中的表現。
這樣勉強維持到姚遠小學畢業,他的父親對工作、對妻子都已經心灰意冷,被勸退時補償的現金也已經花得所剩無幾。他向妻子提出離婚,然後帶著姚遠一起投靠自己已經移居悉尼的妹妹。
事發時姚遠已經七歲,對於身邊發生的劇變已經有了懵懵懂懂的概念,尤其是生活環境的轉變,更是有最直接的感受。以前住在小夥伴們都豔羨的大房子裏,然後越搬越小,住的地區越搬越差,又不能經常穿到新衣服玩到新玩具了。小孩子也有自尊心和虛榮心,這些變故讓他變得沉默寡言,自卑內向。
到後來,通過父母的爭吵,他大致了解了這些變故的原因,他開始憎恨母親,恨她的自甘墮落奪走了自己的一切。同時,他發狠般地讀書,發誓要出人頭地,讓父親重新過上揚眉吐氣的生活,發誓要把自己失去的一切都奪回來。
姚遠很爭氣。在悉尼,從小學到中學,他的成績都是年級裏最好的。學習之餘,從高中開始他還同時做幾份工作。
雖然他念的中學是公立學校,幾乎不怎麼需要付學費,但父親到了悉尼之後就沒有再工作,單靠政府對失業人士和單親家庭發放的救濟金過活,隻能維持溫飽,日子過得也是緊巴巴的。
他過了15歲就開始打工掙自己的生活費。在澳大利亞,中學生是允許打工的,隻要每個星期的工作時間不超過法律規定的上限。
對於他來講,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學習和工作,其它的事情,他心無旁騖。
直到他遇見杜妍。
十八歲那年,姚遠在新南威爾斯州的高考中取得了超過99分(滿分為100分,並不是卷麵分數,更多的是一個排名方式)的優異成績,入讀老牌名校m大的精算係。
精算師的牌照很難考,考到了薪水就會很高。退一萬步講,即使考不過,還可以考會計師的牌照,然後進入四大或者投行,出路也不會差。
精算係是一個男多女少的係,也是華裔學生比較多的係,而在姚遠那一屆的學生中被華裔學生非正式地封為m大華裔校花的,就是跟姚遠同一個係的學生杜妍。
把課餘時間都用來學習和打工的姚遠隻是從同學的口中聽過這個名字,並沒有刻意去打聽這個人是誰。
一次期中考過後,教授在課堂上點名表揚兩個同學的解題技巧,一個是姚遠,另外一個就是杜妍。聽教授的語氣,教授似乎更欣賞杜妍的解題方法。接著教授邀請他們兩個到課室前麵講解他們的思路給同學聽,這時姚遠才知道杜妍是誰。
他承認杜妍長得很美,但他更多的是不服氣,他不覺得她的解題方法比他的更值得教授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