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內,禦書房內隱約傳來了兩聲隱忍的咳嗽聲,明帝近來得了風寒和咳疾。太醫院開了藥,皇帝喝了幾天依舊是不見好轉。太醫後又診出明帝肝火旺盛,脾胃虛弱,不宜大動肝火,需要慢慢以藥膳調理。
禦前太監李茂呈上一盅秋梨羹,“皇上,這是淑貴妃剛剛送過來的秋梨羹,娘娘一路捧著過來的,還熱乎著。”
明帝放下手中的奏折,看了眼手邊的秋梨羹,忽的想起當年孝文皇後也曾親自下廚,為自己熬過藥膳。雖然又苦又澀難以入口,但當時看著她期盼的眼睛,自己還是忍著吃完了。
“她有心了。”
“娘娘還說是聽聞皇上咳疾久久未好,她親手在小廚房用雪花梨和一些藥食熬製的,希望皇上喝了之後咳疾能有好轉。”
“嗯,放這裏退下吧。”明帝沒有馬上喝,反而轉頭看了一眼書桌前站著的三個兒子。
三位皇子都在場。
楚連連忙開口說:“父皇忙於政務,也要注意自己身體,保重龍體。”
“嗯,連兒有心了。”明帝頷首看著這個麵相上與自己最相似的兒子,性子也與自己最像。
而後,又考了下幾個兒子對於青州連日遭受的雪災是什麼看法。
皇帝點了三兒子先打,楚連顯然是做過功課的,答的頭頭是道,“雪災屬於天災,來勢洶洶無法阻擋。青州的官府自是不能坐視不管,首先大雪連下,便影響了官糧運輸。兒子認為應當是效行寧首輔在京城的的法子,先派人去掃雪。”
“將青州官道上的雪清掃幹淨,在由官府出麵,壓下糧食的價格,從南方調糧食過來,先解了青州的燃眉之急。再讓青州的知府行祭天謝雪的禱告儀式,以撫慰民心。”
皇帝聽了兒子的回答,既沒說好,也沒說不好,接著讓楚湛回答。
楚湛答的與楚連差不多,粗略的說了幾點解決方法,雖然不如他三哥的詳細。
輪到楚衡了,他總結了楚連和楚湛方法中缺乏考慮的地方,斟酌後又加上了從百姓角度上考慮的內容。
正準備開口回答,明帝卻讓楚連和楚湛先出去。
等到禦書房裏隻剩下他們時,明帝卻沒有再繼續剛才的青州雪災的問題,反而和了楚衡說了一些家常話。
“回京之後,在你舅舅的舊府上可還住的習慣?”
楚衡回話:“謝父皇關心,一切都很好。”
明帝看著自己的這個大兒子,七年前去戎關時還隻是到他肩膀的高度,再回京已經比他這個父皇都要高了。
跟著他舅舅在外帶兵打了幾年的仗,似乎把他原本的猖獗性子磨平了,整個人也沉穩了許多,但再見,他們父子間也難免的變得生分了起來。
皇帝說:“你今年也二十有三了,這些年在軍營裏待著,單影隻等便算了。現下回了京,沒有像你二十好幾的年紀還沒娶妻的,再不濟身邊也有個妾侍或者是通房。你看看你孩時的那些玩伴,有哪個不是已經娶妻生子,孩子都好幾歲了。”
楚衡靜靜的聽著沒有辯駁。
“不要像你舅舅,幾十歲了還是寡漢一個。人說走就走了,沒留下一子半女的,香火都沒人供奉,還要靠侄子來替他料理後事。”皇帝苦口婆心道。
然後又問楚衡現在有沒有意中人,若是有,隨時可以請旨成婚。
楚衡卻說:“兒臣沒有意中人,婚姻大事自是應該慢慢相看,不能操之過急。兒臣在戎關帶兵打仗的這些年裏,看過一些兵書,也研究了書上的戰例。兒子深覺讀書的重要性,回京之後想重新撿起當年半道丟下的學業。”
想讀書是好事,皇帝心裏也生起了幾分欣慰。
“之前教你學問的太傅已經告老還鄉了,現在他的徒弟周大學士在翰林院任職,讓他來教你學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