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大爺大媽一聽到這話,對視一眼,隨後便開始爭搶起了盤子裏的排骨。
“別搶,你這個死老頭!”
一個大媽看著那個不斷往自己碗裏夾的大爺,憤然出聲。
“這麼大歲數了,還搶肉吃,你丟不丟人!”
“你不是也就比我小兩歲!讓我多吃幾口,我還正不嫌丟人!”
而後麵排著隊的眾人,看到他們的目光也滿滿的都是羨慕。
有得吃就已經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了,他們居然還不知足。
在客人們歡聲笑語的爭搶中,早上的營業很快結束,今天也很順利。
就是客人越來越多了,沒買到東西的人也更多了。
當然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而舒城不知道的是,他小店熱度的發酵還遠遠沒有結束,甚至可以說現在連預熱都算不上。
隨著越來越多的美食up主前來打卡,在品嚐過後,紛紛在視頻中對這家外表看起來毫不起眼的小店做出了幾乎頂天的讚揚後。
網上已然開始掀起了一陣巨大的波瀾,甚至,就連一些民間電視台都已經開始投來了目光。
畢竟在整個中海市都被鋼筋叢林籠罩時,這條富民街的風景,和那與其他地方完全不同的慢節奏生活,也開始越來越惹眼。
更不要說,前來吃飯的人當中,並不缺乏那些小報社,小媒體的記者和工作人員。
在吃了這麼久,而且看著舒城店鋪的生意越來好之後,他們也敏銳的察覺到了這是一個很好的題材。
如果運作得好的好,可能會讓別人對中海是一個完全現代化的城市,和中海市民人情味不濃的影響造成一個轉變。
畢竟,這條街每到飯點時的那種溫情,還有每天早晨時時那熱火朝天的背書聲。那滿街布滿棋盤的場景,不時間仿佛讓人回到了那鄰居間一起走街串巷,吃著百家飯的場景。
毫無疑問,在如今這個年代,這會是一幕很觸動人心的場景。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這種場景的感動不僅不會減少,反而會越來越濃烈。
這就是為啥在網上有一大批靠著賣老情懷火起來的網紅的原因,人們明知道他們視頻中的很多內容都是演的。
卻無法避免的,總能從其中找到一絲溫情,或者被喚醒童年時那美好到極點的回憶。
總歸來說,這是一個高速發展的世代。
但這更是一個,人們的精神糧食,跟不上時代產出的時代。
我們吃得飽,穿得暖,卻總找不到作為人的快樂與充實感,這個時代,尤其是發達的大都市,對於溫情的需求實在太過巨大。
所以,基於舒城的店鋪,已經有了很多文章寫下,就意在打造一個中海市的精神標杆。
可想而知的,如果這個不成熟的想法和計劃能在發展中越來越完善,將會對中海的旅遊業,還有人才的引進這些都造成影響。
這並不是說舒城在其中的影響力真的有這麼大,隻是他在這場計劃中,成為了一個別人完全無法代替的杠杆支撐點。
這個計劃,總歸要有他,才能開戰得起來。
也正是媒體開始有意無意的關注起了這條街道,這家小店,舒城店鋪外成群結隊抱著攝像機的人群也開始越來愈多。
舒城自然也是發現了這一現象,但他並沒有過多的在意,隻是做好自己應該做好的一切,好好的賣東西,對所有的顧客都不偏不倚的對待。
而這正是那些媒體最希望的效果,他們都想排除一條真實的富明街,將中海市的溫情,如此真實的,完完本本的呈現在這個世界的眾人眼中。
這就是最好的品牌效應,到時候順利的話,這條老街完全可以當成一條形象街來打造。
要知道,對於這種有情懷的街道,一旦有了名氣,那能帶來的經濟效益自然也是難以想象的。
這些舒城有所察覺,但知道和了解得不算詳細,在他心裏,自己也不用刻意的投放太多心血在這上麵,反正無論如何,最後受利的一定會有自己就是了。
而在眾多開始流傳的短視頻當中,毫無疑問,要屬第一個吃到螃蟹,第一個打卡舒城店鋪的文小哥最為火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