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老弱婦孺站在公路邊,與體製內人、記者比起來,仿佛另類,他們看著一眾人拍手不知所措,聽到老者叫喊,趕緊“啪啪啪啪”拍起手來。
萬峰山村民,偏居一隅,世世代代走不出大山,這一刻終於與外界融為一體。
田書記的話給萬峰山旅遊區建設定位,向世界級風景區看齊,沒有什麼人可以動搖,背地有幾個人搗蛋,螳臂當車而已。
田書記把拿著《訴求”》的手臂揮了揮,巴掌聲停下來,山麓恢複靜寂。
田書記說:“這份《訴求》我沒有看,但老哥的話我聽明白了,大家想必也聽明白了!這份《訴求》代表什麼意見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更不去評論!現在我把《訴求》交給記者,有人不是要把訴求遞交給我一個人看嗎?我現在把《訴求》交給記者,在報上刊登出來,讓全省人民看,由全省人民去討論!”
“田書記做得好,就是要把《訴求》大白於天下,讓那些興風作浪的人暴露光天化日!”體製內有人大聲叫喊起來。
記者就是記者,隻瞬間,發現了田書記手中《訴求》的新聞價值。
田書記要把《訴求》交給全省人民討論,誰搶到《訴求》,誰家報刊雜誌就有主持、主導全社會討論權,誰家報刊雜誌就成為討論中心。
討論中心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該報刊雜誌名聲、地位,意味著發行量,意味著冒出知名記者,意味著著名評論家在誰家報刊雜誌誕生。
下一刻,一眾記者目光盯向田書記手中的《訴求》,目光貪婪,《訴求》突然變成了機遇,抓住機遇就能改變命運。
轟,一眾記者向前擁去,要突破警戒線,搶奪田書記手中的《訴求》。
轟,一眾記者不再文質彬彬,肢體出擊,試圖脫穎而出,隻身衝向田書記。
然而,此時任何記者也休想衝出記者群,況且警戒線的警察、武警、護山隊員手臂扣手臂建成的城牆也不是吃素的,想要攻破難於上青天。
“田書記,把《訴求》給我,田書記!”
“我要《訴求》,田書記!”“
“我是河西日報記者,田書記,《訴求》在河西日報發表,更具有代表性!”
“我是都市日報記者,都市日報更具有群眾性,田書記!”
“我連續四年追蹤新農村建設長篇報道,還受過田書記表楊呢,我主持《訴求》討論更有發言權!”
“…………—……#?#……!”
眾多記者糾纏在一起脫不得身,也突不破警戒線,記者們顧不得斯文,大喊大叫起來。
記者誰不精過猴子怪過狗,第一時間就意識到《訴求》的重要性,這可是機遇啊,若能主持《訴求》討論,不僅可以左右全省輿論,還會波及全國,自己供職的報刊雜誌聲譽陡增,自己也名噪一時,影響深遠,為今後升職打下堅實基礎,沒有人不豁出去爭取。
所有記者不僅叫喊田書記,引起田書記注意,還不顧警戒線,向田書記衝過去。
執勤警察、武警、護山隊員大驚失色,田書記若有閃失怎麼得了,警察、護山隊員趕緊手臂扣手臂,用背部死死抵住往前衝的記者。
記者當然不會甘心《訴求》旁落他人,猛力撞擊警察、武警、護山隊員,妄圖衝過警戒線,現場波動,出現混亂,慌了柴書記、王市長、白書記、楊瓊。
楊常務副部長到是不慌不忙,他走到田書記麵前,要過田書記手裏的訴求,折成紙折子,走到警察、武警、護山隊員組成的人牆邊,揮起手臂,把手裏的紙折子往記者人眾一扔。
紙折子有如小燕子般從楊常務副部長手中飄飛而去,直衝天空,接著滑翔,然後旋兩個圈子,最終向眾多記者外圍飛去。
一眾記者眼睛盯著紙折子,記者堆隨著紙折子飛翔運動,記者堆外正好有一個美女記者,見紙折子飛翔而來,伸出玉手一把抓住紙折子,欣喜若狂,尖叫不已。
突然,美女記者發現所有記者衝向自己,像海嘯引起的巨浪,排山倒海般撲向自己,要把自己吞噬,她啊的尖叫,轉身就跑……
月票、收藏、推薦、評議、打賞、點個讚什麼的,不要忘了啊,感謝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