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常務副部長這下看不透田書記了,明明是福祉縣布了一局棋,田書記卻自甘做配角,怎麼回事?他立即聯係到徐建川,難道徐建川給田書記有瓜葛?
徐建川的背景楊常務副部長調查過,與田書記毫無交集之處,難道是宏泰集團的關係?
然而楊常務副部長很快給否定了,如果是宏泰集團的關係,發生在福祉的事情於宏泰集團隻能算區區小事,根本就用不著田書記出麵,田書記也沒有必要去做配角,宏泰集團自行處理就行了。
別看那些投資商在福祉縣興風作浪不可一世,若是遇上宏泰集團,一個個早就作鳥獸散去,膽敢與宏泰集團作對,不想賺錢了就作對去。
楊常務副部長看不懂田書記,他緊隨田書記,做隨行人員的工作本份。
田書記看著萬峰山屏風,身體筆直,形象高大,神色堅毅,胸中好似萬壑雷在轟鳴,他在胸中醞釀“萬峰山”三個字。
“萬峰山”注定麵對世界,舉足輕重,不好寫也得寫,人生在世,不管什麼人,都會遇到身不由己的事情。
就算寫成功了“萬峰山”三個字,沒有成功開發萬峰山,形同把寫字人釘在了恥辱柱上,他懂得這個道理,但他明白自己還得寫。
寫“萬峰山”三個字,是一種態度、一種決心、一種榮辱觀、一種勇於麵對,給身處戰場一樣,不能退縮,隻能前進。
此刻,田書記把自己當作手握步槍衝鋒陷陣的戰士,而不是統率幾千萬人眾的高級領導同誌。
田書記的出現,成為媒體關注焦點,田書記一行一動都在記者的注視下,哪怕一丁點小小異動,就會成為重大新聞。
所有記者同時發現,田書記在萬峰山屏風前凝重萬分,給人的感覺萬峰山在他心中重若千鈞,他胸有風雷,仿佛不是書寫“萬峰山”三個字,而是在書寫事業,書寫“萬峰山”過去、現在、未來!
記者喜歡捉摸新聞對象,田書記今天的表現並不複雜,不難看出,此刻他全心身都投入到“萬峰山”,或許,“萬峰山”已經融入他的血液、骨髓裏。
田書記麵前熒光閃閃,眾多記者拍照,把田書記神形留著永恒,有刊物記者已經請示總編,把田書記肖像作為下一期封麵,有記者已經在著手新聞從哪個方麵刻劃田書記內心。
不難看出,田書記衷情萬峰山,他對萬峰山的感情暴露無遺。
“萬峰山”三個字,揮毫潑墨就來的事情,田書記醞釀這麼久,沒有下筆,記者們看出來,田書記內心太沉重,強烈的史命感,內心不能平靜。
凝望,再凝望!
醞釀,再醞釀!
“萬峰山”三個字仿佛不是在田書記揮毫潑墨中誕生,而是在凝望、醞釀中誕生。
田書記曾是大學校長,著名書記家,在書法界享有盛譽,他的書法,一字難求,價值千金,記者了解。
從事黨政工作後,田書記沒再提過字,在場許多記者長期追蹤田書記新聞報道,對此十分了解。
許多記者熟知田書記,田書記從不給企業題字,不給建築物題字,不在任何風景區留下墨跡,然而沒有想到的是,在萬峰山巨石屏風前,田書記欣然同意題字,這對記者們來講,已經就是難得捕捉到的重要新聞。
就憑田書記題字,記者們能夠從中發掘出轟動性新聞。
記者們心中激動,凝望田書記,他們在收集、捕捉田書記與萬峰山的必然聯係。
因為記者們懂得,隻有挖掘出田書記與萬峰山的必然聯係,才是成功新聞。
新聞好寫,寫領導同誌的新聞並不好寫,寫的人太多,競爭激烈,要想寫好像田書記這樣的領導同誌不容易,必須要挖掘出內在聯係,新聞才能脫穎而出。
許久,田書記走回大棚,站在桌前,望著宣紙,屏氣凝神。
月票、收藏、推薦、評議、打賞、點個讚什麼的,不要忘了啊,感謝了!(未完待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