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常務副縣長此刻心虛,昨天投資商已經把訴求遞上去,田書記了解投資商訴求,今天還講這樣的話,難道……他倒抽一口冷氣。
他明白楊瓊是事件的關鍵,她向田書記反映的情況如若給投資商、村民遞交的訴求觀點大致相同,事件或許會往好的方向發展。
楊瓊與白書記同時站在田書記身後,然而,他現在怎麼看,楊瓊也不像是福祉縣領導幹部的代言人形象,她與白書記一唱一和向田書記彙報工作,兩人和諧得有如福祉縣是兩人開的夫妻店,正配合默契的招攬客人。
大事不妙,曲副書記、尹常務副縣長心慌意亂,想不出解決的辦法。
與曲副書記、尹常務副縣長相反的是,白書記、楊瓊陪同田書記,經過短暫怯懦不安,與田書記觀點融在一起,說話、行動自如了許多。
田書記說:“萬峰山旅遊開發,意在一步走向世界,我代表福祉人民懇求田書記,給萬峰山題詞,讓萬峰山名字彰顯世界!”
“好吧!”田書記笑笑,沒有推辭。
“謝謝田書記!”田書記沒有拒絕給萬峰山題字,白書記內心著實鬆了一口氣。
“請,田書記!”楊瓊延手,給田書記帶路,一行人往大棚走去。
田書記走到哪裏,不管什麼人要求,從不題字,現在區區縣委書記要求題字,居然欣然應允,柴書記、王市長對下眼神,可見田書記對福祉縣旅遊大開發之重視。
柴書記隱隱感覺到,自己在永寧市的地位已經動搖,他將要帶著失落和不甘離開永寧市。
他清楚自己現在的處境,幾年前還是省長的田書記親自安排自己調查旅遊資源,他輕飄飄應付過去,沒想到那次種下無可挽回的政治隱患,現在已經危及自己政治生命。
誰叫自己不相信福祉縣有如此豐富的旅遊資源呢,柴書記暗自歎息,他跟隨田書記走進臨時大棚,內心後悔末及。
大棚內,一張桌子,宣紙鋪展在桌上,狼毫擺放在筆架上,石硯濃墨飄香,大棚內肅立著柴書記、王市長等幾個主要陪同人員,一個個屏息斂氣,氣氛肅穆莊嚴,與大棚警戒線外熱鬧情景形成鮮明對比。
田書記站在桌前,看著文房四寶,身體一動不動,凝神靜思。
“萬峰山”,就三個字,田書記對萬峰山雖然不了解,但巨石屏風足以讓他內心震撼,他感到了三個字不好寫。
那種雄奇,那種風骨,那種傲世,那種霸氣,那種與天同歲,田書記深深知道,那種大自然底蘊不是自己能夠寫出來的。
然而,萬峰山注定要麵對世界,提筆容易下筆難,他要與萬峰山融合,才能最大程度的寫出萬峰山的雄奇、風骨、傲世、霸氣、與天同歲不同凡響的底蘊。
田書記離開桌子,走出大棚,抬頭眺望萬峰山屏風,他的靈魂在牽引萬峰山靈魂,試圖讓兩兩個靈魂融合在一起。
萬峰山高大雄偉,氣勢無比,仿佛一尊天神,守候萬峰山億萬年,以不朽之身,保護了萬峰山原始風貌,以大自然的磅礴氣勢展現在世界麵前。
“萬峰山”,承載太多,過去、現在、未來。
過去的已經過去,成為曆史。
現在決定萬峰山的命運,讓萬峰山成為不世美人,還是讓萬峰山變成黃臉婆,一念之差的事情。
田書記是大書記法家,僅三個字而已,可想到三個字要刻在萬峰山億萬年的屏風上,內心不能平靜。
然而,田書記內心又清楚,這三個字注定要由他題寫,繞不過去,他不是在題寫三個字,是彰顯一種態度,表達自己決心,他的行為將與萬峰山的未來長存。
他意識到,自己雖然是大書法家,但提筆寫不出“萬峰山”三個字。
月票、收藏、推薦、評議、打賞、點個讚什麼的,不要忘了啊,感謝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