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川一看就知道張書記、白縣長沒有最後下決心,他想想,說:“張書記、白縣長,農民欠債問題如果縣委、縣政府發文要求各部門解決,我的意見這事不如偃旗息鼓,任由事態發展,等待出現不穩定情況再做處理!”
“這是什麼話!”張書記首先不同意,“作為領導幹部,對事件必須有預見性、敏銳性,所有不利因素都應該防患於未然,所謂任由事態發展,就是對已經露出苗頭的矛盾不聞不問,任其滋生發展,矛盾發展到不可調和失控時,重大事件發生,這樣會給黨和人民事業造成巨大損失!”
“我同意張書記意見!”白縣長態度鮮明,“農民欠債問題有如山火已經冒出頭來,我們卻在一旁觀望,山火燃燒的可是一片成材森林,我們隻有把冒出林子的山火給撲滅了,才能保住已經成材的森林!欠債給森林冒出火苗一個道理,必須給解決了,才能順利推進電站南北公路大通道建設、才能順利推進旅遊大開發,否則,我們的工作就有可能陷入混亂局麵!”
“張書記、白縣長考慮過沒有,一紙文件能夠解決農民欠債問題?”徐建川質疑目光看著兩人,進一步問,“張書記、白縣長兩人有能力解決欠債問題?”
張書記、白縣長對下眼神,兩人心裏明白,解決欠債問題兩人隻能組織指揮、發文件、做指示,具體解決欠債問題是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和各債權部門。
債權人出麵解決農民欠債問題,這個道理不難想穿,如果我是債權人,你欠我債,我會輕鬆愉快對你說,你的欠債我給你免了!
這的確是個問題,不怕你書記、縣長在主席台、辦公室聲音吼得大,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耷眼皮,部門拖著不辦事,欠債問題最終不了了之,不穩定隱患仍然存在。
張書記何嚐看不到問題的實質,他看著徐建川,說:“講吧,你有什麼辦法?”
張書記、白縣長何等聰明,已經看出光明鄉征地、拆遷受阻,徐建川要借此解決農民欠債問題,征地拆遷、村民欠債一並解決,一箭雙雕的好計策!
徐建川看著張書記、白縣長,認真道:“欠債涉及到縣上若幹部門,這可是若幹部門的利益,不可否認縣委、縣政府能管住若幹部門,但市及以上為了自身條條的利益,必然維護縣上的條條利益,縣上分管領導又且能不維護分管部門的利益,這樣一來就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利益集團,張書記、白縣要想打破如此巨大的利益集團談何容易!”
張書記、白縣長靜靜的聽,徐建川分析得對,書記、縣長在這場欠債事件中,注定成為下不擁護、上不支持的孤家寡人,即便發文、開會,工作又怎麼進行得下去,最終無所作為。
徐建川說:“我建議縣委、縣政府對欠債不發文,召開一次債權單位會議,張書記、白縣長在會上打招呼,說省上律師團接了村民訴求,要為村民欠債打官司,叫各部門清理好村民欠債,迎接打官司。沒有欠債的單位省律師團不起訴,凡有村民欠債的單位省律師團一律起訴。迎接打官司的部門必須打贏官司,對又輸官司又輸錢的部門,縣委要追究部門一把手的責任。在欠債問題上有違紀的,送紀委調查處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徐建川講得認真仔細,張書記、白縣長聽得一愣一愣的,高招啊,自己一點不費力就達到目的,簡直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妙計!
張書記、白縣長心裏明白,村民大多欠的是閻王債,說不清楚,隻要上麵認定欠債村民就欠債,如若用法律比硬,許多欠債都不是欠債。打官司債權單位必輸無疑,債權單位輸官司就輸錢,張書記、白縣長追輸官司單位一把手的責任,這樣的責任誰敢承擔?況且部門領導完全清楚欠債是怎麼回事,誰人不丟掉村民欠債保自己頭上的官帽子平安,除非誰人是傻子。
張書記、白縣長對對眼神:“好吧,就按照你的意辦!”
徐建川說:“律師團到縣裏後,請張書記、白縣長接待,律師團江律師還請張書記、白縣長領著他與有關債權單位一把手見個麵,以後張書記、白縣長就不要過問了,到時村民欠沒有欠債自有分曉!”
月票、收藏、推薦、評議、打賞、點個讚什麼的,記著給一個吧,感謝了!(未完待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