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看《仕途天驕》背後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小說的更多建議,關注起點中文網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訴我吧!
徐建川對陳總指揮說:“這裏是進入萬峰山的大門,萬峰山公路從右邊環山而上,進入萬峰山深處,把萬峰山各景點串聯起來,使萬峰山景區成為一個整體。上山公路連通電站南北公路大通道,與庫區景點連成一片,使電站南北公路大通道從景區中心過境,方便了南來北往的遊客到景區!”
陳常務副總指揮沒說話,目光看向一專家,征求意見表情。
專家拿出地圖,從地圖上找到所處位子,認真道:“我也是確定這個位置作為進山大門所在地,這裏可以兼顧萬峰山景區與庫區景區,方便南來北往的遊客!”
陳總指揮轉臉看著徐建川:“專家給你的設計合拍啊,你還真有點旅遊規劃天才!”
徐建川謙虛道:“要不是陳總指揮、專家認可,我的規劃就什麼也不是!”
“知道就好!”陳總指揮也不客氣,“要想萬峰山揚名世界,從現在起,你得把專家們照顧好!”
徐建川立即回答:“自然條件再艱苦,也不能艱苦到專家,是不是,陳總指揮!”
一眾人走上二十來級石階梯,走進四合院大門。大門保存完好,從木門的光滑程度可以看到曆史蒼桑,歲月經曆和洗禮。
徐建川介紹說:“從前這裏是進入萬峰山的必經之地,四合院既是民居,也是萬峰山扼險拒守的要塞,具有極高的保存價值。大門建在這裏,四合院將成為萬峰山民俗博物館,萬峰山景點從這裏開始,正式走進萬峰山!”
一專家說:“對,走進萬峰山,應該從民居、要塞、民俗開始!”
一眾人來到院壩,院壩有一個蘭球場那麼大,由石板鋪成,石板十分光滑,可見其鋪成年代的久遠,院壩打掃得幹幹淨淨,四周的房屋圈圍著大壩,院壩四邊各有一口水缸,水缸裏蓄滿水,有人問這石缸有什麼用,一專家回答,消防所用。
古人也懂消防,救災搶險自古有之。
房屋木質結構,梁、椽、挑、簷是圓木,牆壁是木板鑲成,雕梁畫棟飛簷翹角,堪稱難得一見的藝術品。
徐建川介紹說,這裏打造成古民居、民俗博物館後,遊人對萬峰山、倉江中上流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就有所了解!
旅遊不隻是遊玩,還要宣傳自己的文化,給遊客留下深刻的印象,萬峰山是少數民族聚居區,民族文化豐富,宗教信仰獨特,要讓遊客對一個地方感興趣,留下深刻印象,就得向遊客展示豐富的文化底蘊。
十多個專家聽徐建川介紹這裏作為萬峰山博物館,對民居來了興趣,他們仔細觀看民居,對保存現狀、如何修複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
徐建川一一做好記錄,今後建博物館全靠自己,再要請這麼多國家頂級專家到萬峰山是想也不要想的事情。像這樣一下子來十多個國家頂級專家,也隻有國家電力總局這樣有實權、實力的國家機關才能實現。想想就知道了,福祉縣光明鄉,別說請國家頂級專家,就是想見一見也沒有資格。
不知不覺間,食物香味飄來,玉米粥清香,豆漿香味濃鬱,山區老臘肉柴煙味,野菜藥香味……馥鬱芬芳,撲鼻而來,一眾人食欲被引誘上來。
秦小富過來招呼早餐,一眾人跟了去。
正堂屋內,擺放著一張土漆大圓桌,一桌子的野菜,野味,濃鬱鄉土味的糕點,絕對綠色食品,大自然精品,一眾人不客氣,圍坐桌子大吃起來。
絕對的綠色食品,大自然中長成,沒有化肥、農藥,也不存在轉基因,對人體絕對無害,長期食用,絕不會癌變,腸炎、冒感、痔瘡等小疾也會遠離人體。
吃完早餐,要上山,陳常務副總指揮犯愁了,就算有秦小富他們帶路、幫著背儀器,但專家們年歲大,怎麼爬得上山。
“陳總指揮請放心,我們早有安排!”徐建川回頭對秦小富說,“秦大叔,把你的人叫來!”
秦小富一聲好的,回頭招呼一聲,從屋子裏走出三十多個三十歲左右的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