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當院子裏的公雞發出第一聲啼叫時,於樂的姥姥就起床了。老人的覺自然少,於樂的爺爺也差不多起來了。兩位老人家見麵沒有太多的話,互相輕聲的問句“起來了?”“今天天氣不錯”“有點冷”之類的,便默契的開始做早飯。姥姥在的時候,於德忠夫婦一般晚一個小時起床。於樂的爺爺到門外劃拉點草,開始生火,於樂的姥姥會熱點玉米麵餅子或者熬點玉米麵粥,拌點鹹菜。
七點鍾,於德忠夫婦吃罷早飯便出了門。於樂的爺爺於宣正挎著馬紮拄著拐棍也出了門。有姥姥在的時候,於樂對門外的風景便少了很多興趣,大部分時間都圍在姥姥身邊。跟姥姥一起疊被子,一起掃地。於樂的奶奶像往常一樣,依舊在罵著。不知道她靠什麼去分辨白天黑夜,晚上倒是不鬧騰,跟大家一樣早早的睡去,白天的時候如上班的工人按時點卯,如約而至的罵聲從不遲到。於樂的姥姥有時會試探著跟她聊幾句,心情好的時候她會問東答西,不好的時候一頓罵聲,於樂的姥姥歎息一聲便不再理會。
閑下來後,於樂的姥姥會抽上一袋煙。老人家說抽煙一般不像現在這樣說“抽根煙”,而是說“吃袋煙”。她隨身別著一根木質煙杆,杆頭似玉一般,煙杆上吊著一個小布袋,布袋裏麵裝著一包用油紙包著的煙絲,一遝長條的卷煙紙,還有一盒洋火。她有時候會用煙袋鍋伸進布袋裏一鍋煙絲,劃根洋火點上,吸上幾口,有時候會拿張卷煙紙,捏點煙絲放上,卷煙紙轉幾圈,用舌頭舔一下封死,掐掉細長的頭,劃根洋火點上。
於樂喜歡看姥姥抽煙,搶著給她劃火柴點煙,當然他最喜歡的事就是給姥姥通煙袋鍋。煙杆用段時間,就會被煙焦油和著煙灰塞滿,嘬不動。用細竹枝做的掃院子的大掃帚便是最好的工具。從掃帚頭上折一根又細又硬又長的竹枝,先把煙袋鍋裏一塊一塊的煙焦油煙灰摳下來,再從煙頭插進去使勁捅幾下,扣扣煙鍋,把裏麵的渣子倒出來,深吸一口,特別通暢的感覺跟之前嘬不動的感覺形成鮮明對比,總會讓於樂感到莫名的酸爽,感覺完成了一件大事一樣,頗有成就感。於樂打小有點強迫症,事情要麼不做,要做就做的特別仔細,像摳煙袋鍋一樣,恨不得把煙鍋捅進眼裏那般放在眼前,一點一點的摳,摳得煙袋鍋子發亮,犄角旮旯都不放過,入迷般的專注,認誰都喊不動,這樣奮鬥半天的成果自然不錯,也讓他舒爽無比。
這天下午,於樂突發奇想,看著姥姥抽煙那麼享受,他也要試試。他學著姥姥拿了一張卷煙紙,照葫蘆畫瓢的弄了一根煙,雖然醜了點,但不影響抽進嘴裏。姥姥沒有說話,看著他笑著。於樂劃上火柴點著,吸了一口進嘴裏,他不懂得咽下去,到嘴裏就吐了出來,不過就算這樣也給他嗆得直咳嗽,他試著又吸了一口還是這樣。他不明白為什麼大人喜歡這種東西,然後遞給了姥姥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