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如果當時恰逢津淮之亂,賀蘭祈心思都放在征戰之上,那夏若卿於賀蘭祈而言就是最微不足道的小事,搞不好賀蘭祈根本就不會記得這件事情。
“沒錯,津淮之亂是其一,其二就是當時娑婆教的教主,也就是長生城的城主,暗地裏已經跟賀蘭祈撕破臉了,所以也並不太在乎怎麼向賀蘭祈交代。實際上長生城變成現在這樣,也是賀蘭祈的傑作。”
白素荷越說,藍醉和容十□□而越糊塗。這座城不是被北狄圍攻才變成這樣的嗎?如果沒記錯,北狄和北燕邊境一直摩擦不斷,雙方是屬於水都能打出火來的類型。北狄替北燕皇帝攻打屬於北燕的邊城,這事兒聽起來未免太扯淡。
“反正你們地圖也沒找到,你們找,我把長生城完整的變故說個你們聽。”
長生城從建立伊始,就是作為娑婆教的根基存在的。在賀蘭祈之前,娑婆教在北燕的威信極高,是以長生城在北燕中,也被稱為聖城。
主管聖城的共有四人,統稱為四祭司,四祭司之首既為娑婆教教主,也是聖城城主。白素荷手上這本帛冊的主人正是四大祭司之三,專司城務,名叫索博洛。
當年賀蘭祈秘潛回北燕,聯合北燕各部殿弑成淮王,奪得帝位。娑婆教當任教主巴德卡在震驚後也曾試圖親近賀蘭祈,想如法炮製掌控成淮王那樣掌控北燕新君以維持自己的地位。但在接觸過一段時間後,巴德卡就發現賀蘭祈表麵上雖與他虛與委蛇,私下裏卻對娑婆教非常排斥,而且其人性情堅定,很難蠱惑,掌控欲極強。到了這時候巴德卡就知道一旦賀蘭祈帝位穩固,必定容不下參政已深的娑婆教,屆時第一個遭殃的就是他。是以巴德卡一不做二不休,當即就準備下蠱想要了賀蘭祈的性命,換一個聽話的傀儡上位。不料賀蘭祈早有防備,巴德卡並沒得手。
這一切事務都是暗中進行的,蠱之一物最大的好處就是不會說話招供,賀蘭祈抓不到巴德卡弑君的把柄。巴德卡當即以聖城有要務處理為由匆匆退回長生城,娑婆教那時勢力仍大,賀蘭祈沒理由強留巴德卡在都城,隻得由著他走。
聽到這裏藍醉和容十三才恍然,這種情況下賀蘭祈和巴德卡之間已經是貌合神離,難怪那個使者敢堂而皇之把夏若卿的屍體轉送回長生城。
“這座長生城是娑婆教的其中一任教主下令建造的。這位教主極為遠見,知道凡事盛極而衰,月無永盈,是以當時便開始為娑婆教謀定後路。最開始的長生城隻是因為這裏有柯木陀而在地麵上建了一座城池,但從那任教主開始,便開始挖掘地底鋪設機關,重造新的長生城。娑婆教在北燕地位崇高,北燕皇族又一心向往長生,花費了大量金銀供奉教中術師,人力財力對於娑婆教而言都不是問題,這座地下長生城自然在數十年間就落成了。”
“新的長生城落成後,就立下規矩非娑婆教術師不得入內,城中種種機關更是隻有四大祭司知曉,就連北燕皇族也被排斥在外。巴德卡倚仗著長生城地處偏遠,內裏又堅固難攻,對賀蘭祈並不怎麼放在眼裏,隻是四處采購足夠的糧食囤積在城中,以備不時之需。”
“津淮之亂發生後,賀蘭祈確實率精銳越陰山前往南塘,巴德卡野心勃勃,認為這是個絕好的機會,等賀蘭祈跨越陰山走遠後他率娑婆教眾殺個回馬槍,奪回北燕都城自己稱帝。不料剛糾集起兵力,還沒出發,就收到暗探傳來的消息。消息中稱北狄本也想赴南塘分一杯羹,不料起兵前夕竟有謀士向北狄國君進言,道北狄國力弱小,糧草匱乏,不適遠途征戰,如果貿然卷入津淮之亂,不但得不到好處,反而會有滅國之災。如今北燕重兵直奔南塘,北燕國內空虛,不若不取南塘,反攻北燕。北狄北燕相鄰,即便賀蘭祈聞訊折返,北狄不敵,也可退回自己國土。北燕雖不比南塘富饒,畢竟立國百年,北狄旁的不說,便是所過城池擄掠一番,也已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