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 村子新來了個知青(大修)(1 / 2)

6月的晌午,暑氣十足,最容易讓人昏昏欲睡。人一困覺,幹啥都容易出錯,不是把黃豆苗當雜草鏟掉了就是一鋤頭砍在了苞米根上,短短幾天,天地裏的苗苗肉眼可見的變少(並不!!!)。

大隊的書記和大隊長一琢磨,反正日頭曬,不如讓大夥兒回家午歇,養足了精神才能拚命幹活,而且還能幹的又快又好,沒準兒年底能掙個先進公社的名頭呢。

下午延遲下工,既不耽誤地裏的莊稼,又能避免暑氣重,免得人熬不住,一倒頭厥過去,最後更耽誤功夫。

村裏幾個管事兒的人一商量,都覺得這個主意好,一拍腦袋就定下了這個規矩。六月份日頭曬,正是這個法子實施的好時候。

這天下工的鈴聲一敲響,在地裏熱得受不了的大人們,立刻麻溜的收起農具,三三兩兩的往家去了。

但對於半大不小的孩子而已,沒有大人們看著,那是不可能回家老老實實的歇著。

肯定是抓緊時間四處瘋跑,無論上山掏鳥窩,下河摸魚,亦或者僅僅是和小夥伴一起割兩把草打草把子,都比回家乖乖睡覺來的有意義。

吳憂也是其中的一位,隻是她不是為了去玩,是為了去抓些還沒破殼的蟬蛹,撿些蟬蛻,蟬蛹可以吃,蟬蛻可以積攢起來,在供銷社去賣——這玩意兒輕,但是老值錢了。

蟬蛻到處都是,蟬蛹很不好弄。吳憂有些不樂意一個人去。

一個人在西山腳下跑,連個說話的人也沒有,無聊的很。

她一向愛熱鬧,眼珠子一轉,心中打定主意。

注意到周圍的和自個兒差不多的同齡人,還沒來得及等她主動開口叫人,一向與她玩得好的吳春妮就跑過來了。

農村的娃一向嗓門,吳春妮也不例外。老遠就嚷嚷:憂啊,我想去去挑些嫩草回去喂兔子,守石兒去打些柴禾,要是運氣好能找著一把嫩野菜那就更好了,你一起去不。

吳憂側眼向守石兒看去,守石兒是一個十多歲的小夥子,膚色是村裏最常見的麥色,但是五官比較立體,加上一雙完美的雙眼皮大眼睛,立刻就是精神小夥一枚。

背著個大背簍,手上拿著一把反光的大刀,和周圍的人不知道說了什麼,晃著手上的物件兒,臉上都是神采飛揚的笑,一看就是沒什麼煩心事的少年人姿態,時不時往這邊看兩眼。

見到春妮兒招手,立時顛顛兒的跑過來了。

守石兒和吳春妮兩人住的進,兩家挨著的,是自小兒就一起調皮搗蛋的關係。

和吳憂家沾親帶姑的,年紀上又十分相近,所以一向玩得很好,有什麼事兒都喜歡一起行動。

就算去西山腳下,吳憂也是打算叫他們一起的,如今正好,自然一口答應了。

春妮兒揮揮手,守石兒就知道你兩個姑奶奶商量好了,和一群男娃子擺擺手,是一點兒都不耽擱。

吳憂看著他背那麼大個背簍有些好奇,問春妮兒:他背這麼大個筐子,是打算打多少柴禾喲,歇晌的時間可不長,這段時間能裝滿嗎,看著就不怎麼行吧。

“這個到時候再看嘛,能打多少是多少唄,那麼點兒時間,嬸子他們也不會說啥的”

吳憂捂嘴笑:我還奇怪呢,以為他想一中午就要打滿呢。

說話間,守石兒就跑過來了,口裏還喘著粗氣兒:咱們趕緊走吧,我還想著趕緊把我的大背簍裝滿,到時候掏兩個鳥窩,咱們烤鳥蛋吃呢。

一邊兒說著話,一邊反手用大刀敲著背簍。

守石兒三兩步就竄到了前麵,春妮兒和吳憂二人手挽著手在後麵跟上,一路上碰到不少人。

吳憂意外的發現今天那些七大姑八大嬸兒的都湊在一起,格外的有精神,也不知道在討論些什麼。

春妮兒一看就知道她是因為平時操心家裏的事兒太忙,完全沒時間,估計沒時間關心村子裏發生的大事。

偷眼打量著她,是不是捂著嘴偷笑兩聲。

吳憂這還有什麼不明白,肯定是村子裏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自己沒有注意到。

不過沒關係,身邊這不是有一個知情人嗎?她猛的一伸手,勾住了吳春妮的脖子“好妮兒,快給我說說發生了什麼?我怎麼覺著這上至四十歲的嬸子下至十五六歲的女人都格外的激動呢?”

看著自幼一起長大的小夥伴,眼睛亮晶晶,看來平時再成熟,也掩蓋不了“八卦”這個人類的本性啦。

春泥兒也不賣關子了

“哎呀,一看就知道你忘了,前段時間咱們村子說要來一個知青,那知青昨兒個就到了,不少人都去看稀奇了。”

“知青?”吳憂想起來了,前段時間大隊上開了一次會,會上說了兩件事,一件是從六月中旬,也就是今天開始,中午一點到三點這段時間歇晌,大家晚上多幹一會兒,把這個歇晌欠下的活兒補上,另一件就是八十裏地外的九山村會來一個“知青”,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