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不二覺得還是應該給大家留下一點念想的。
當然你說親情有多少那也不一定,報名參軍的,往往都是家中的庶子,或者不得寵的其中一個兒了,真的是獨苗苗的誰會來賣身?
招完人,車馬行的馬車隊已經等著了,這些孩子幾乎都不會騎馬,隻能坐馬車去景室山。
在那兒,陳不二將帶著自己的老護衛,跟這些新招收的少年郎同吃同住,強化訓練,準備以最快的速度成軍,學會搶支彈藥的使用。
還有關鍵一點,那就是要徹底洗腦,徹底成為陳不二的忠實護衛,或者奴仆。
現在他手上有220個護衛,但在陳不二的規劃中,這僅僅隻是開始,他的目標是建立一支萬人隊。
當一萬人手拿熱武器,有搶有炮有炸彈,還是全騎兵的隊伍建成之後,什麼遼軍,還是後來的金軍、蒙古兵,那都完全不在話下了。
而且這一萬人全部都是精兵,不用鋪兵和後勤部隊,因為後勤問題陳不二自己就能解決,機動性更強。
這樣一支軍隊形成,就問你們怕不怕?橫掃全世界的節奏。
可是願望是美好的,現實卻是骨感的。
陳不二正美滋滋準備著自己的“強國強軍夢”的時候,北方的亂局已經開始了。
五月,北方的河間府、真定府民變,六月太原府、鳳翔府發生了災民暴亂。
整個北方大亂。
這些災民們開始攻城撥寨,席巻整個黃河以北地區,而且幾乎全部都是與遼國的邊境幾個重要州府,這背後要是沒鬼才怪。
而遼國方麵,已經悄悄將東北、蒙古草原的部隊集結到了遼周邊境線。
其中析津府陳兵30萬、大同府陳兵20萬。
不止如此,原來進攻西夏,打了一場滅國戰一無所獲的30萬遼軍,也從興慶府出發,集結在了蕭關。
因為元景二十五年冬天和二十六年春天,北方地區都沒有下雨,嚴重影響了春耕,導致夏天顆粒無收,北方災情更加嚴重。
元景二十六年九月,遼國正式叩關,分東中西三路,分別從析津府、大同府、興慶府三地出發,總兵力80萬進攻大周。
出乎陳不二的預料,遼國這投入的兵力,根本不是“打穀草”的配置,分明就是要來一場滅國戰。
沒辦法,大周雖然北方旱災嚴重,可還有江南和荊湖地區的糧食支援,雖然運費代價不小,但好歹還能維持,這就是大國的優勢。
但對於經濟單一,死腦筋一根筋的遼國來說,析津府、蘇州港被炸毀,對外貿易暫停。
加上北方草原也受到旱災和隨之而來的蝗蟲災害,導致草原幹枯,牛羊大批死亡,整個國家的經濟都快崩潰了。
原本指望打下西夏後能補充資源和糧食的願望也落空,那麼對遼國來說,目前唯一一條生路,那就是南侵。
遼國先是暗中資助背的民變,讓大周北方地區更加糜爛不堪。
同時,大周北方的邊軍也同樣因為缺少軍糧而陷入了彈盡糧絕的困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