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16章 第十六章(1 / 2)

蜂窩煤工坊

工人們將煤和黃泥調配好,送入機器中,經過擠壓,成形的蜂窩煤排列整齊,一顆顆從出口吐出來,被守在一邊的大姐撿去晾幹。

三輪車的鈴鐺聲響起,身穿粗布,頭戴鬥笠的運煤師傅走了進來,匆忙把煤裝車,一口水都沒喝。

蜂窩煤作坊的活又髒又累,尋常人不肯幹,在這裏工作的大部分都是附近村裏的人,趁農閑賺點收入。

扶妙妙找到了管事,下了一筆訂單。

按照市價,每顆煤的價格是兩分錢,白天不間斷取暖,算上做飯的話,一天大概要消耗十顆煤球。

為了保證院裏的蜂窩煤夠用,扶妙妙直接下了40塊錢的訂單,2000塊的煤球,對於工坊來說,是比不大不小的生意。

那管事想了想,說:“姑娘,賣煤本來就利薄,我就不給你優惠了。這樣吧,我讓人給你送到家裏去,不收你另外的錢。”

“好,什麼時候能到?”

“下午就能,你在家等著吧。”

工坊的速度很快,等她回到福利院,剛吃完午飯,外麵就傳來喊門的聲音。

打開門,外麵停了兩輛三輪車,車鬥裏堆得高高的,騎車的是一老一少,從麵相上看,好像是兩父子。

他們把卸貨搬運的活也做了,按照指示,把煤堆在了廚房裏。

要走的時候,扶妙妙特意把人留下來,遞了兩杯熱騰騰的紅糖水。

“大冬天的,辛苦了,先喝口水,暖和點再走。”

“誒,好,多謝了。”

老漢接過杯子,喝了一大口,指著前院的樹,說:“你這樹長得真精神,是果樹吧?”

“是。”

“咱村也種了果樹,不過那些果子酸,賣出去也沒人要,咱們自己村裏人都不愛吃,搞什麼脫貧致富,不是瞎浪費錢嘛。”

他抱怨了幾句,又問,“你這果樹是啥品種的?”

“我也不清楚,有人從南邊運來的樹苗,我看長得不錯就買了。就算不能結果子,種在院裏遮個蔭也好。”

“這倒是,你不靠這個吃飯,種點啥都行……我們那搞什麼特色種植,別村都種蜜桃,就咱村特殊,種什麼大李子,又酸又澀,白送都沒人要。”

“大李子?”

難道是黑布林?不應該啊,這玩意應該還挺甜的,“你們村的李子,個頭大不大?”

“大,有小娃娃拳頭大呢,不過不好吃,再大也沒用,紫得發黑,看著不錯,誰知道是中看不中用的玩意。”

“大爺,這種品種的李子要長幾年才甜呢,而且肥要施足了,等長好了,比尋常李子好吃多了。”

“是嗎?聽咱村支書說,這玩意是從外國來的品種,少見得很,你還聽說過呢?”

“我在大學吃過幾回,味道真的不錯,能賣上價。老伯,既然種都種了,你就再等等,說不準明年就能創收了。”

老漢見她說得篤定,又是有見識的大學生,心頭也不免浮現出一絲希望來。

眉頭逐漸展開,說:“那就借同誌的的吉言了,等明年結了果,我給你送一些過來。”

“行,那我就等著了?”

兩人把糖水喝完,道了謝,就踩著車離開了。

……

之後的幾天,福利院的生活規律而平靜。

扶愉小朋友已經滿兩個月了,如今仍是在喝牛奶,隻是每天衝掉奶粉的分量增加了至少三成。

院裏早飯通常是粥或者包子,如今天氣冷,蒸熟的包子放在碗櫃裏,也不太會壞,第二天放在鍋爐上,熱一熱就能吃。

要是不想那麼繁瑣,她便會下一碗麵,拌上提前做好的肉醬,再燙熟一小把白菜苔,孩子們照樣吃得有滋有味。

午飯通常是一葷兩素,葷菜要麼是雞蛋,要麼是肉,需要早起去附近的菜場上買新鮮的。

說起來還要多虧了劉田生給她提供的憤怒值,係統獎勵了她一輛嶄新的名牌女式自行車。

通體銀色,車體更輕,車架比二八大杠矮不少,把手和車座上都包著皮革,她試著騎了一圈,感覺省力又舒適。

後邊車座上掛著兩個大框,不說裝菜,裝兩個孩子都完全沒問題。隨車還附贈了一根鋼筋大鎖,她進店買菜的時候,就把車鎖在外麵的路燈或是門柱上,技藝再精湛的小偷都別想撬開。

至於晚飯,一般就比較簡單了,通常是把中午沒吃完的菜彙總起來,再添點蔬菜豆腐皮啥的,燉上一大鍋子,幾個人圍著爐子吃。

他們吃肉,小白就在桌子底下掃蕩著幾人的剩菜。

扶妙妙去菜場買肉的時候,偶爾會帶幾根碎大骨回來,燉完高湯,骨頭就歸了它,對於這種純天然的磨牙棒,狗子表示相當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