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生,您來香港這幾不知道有沒有關注過,香港報紙近期的熱門話題!港九城的樓市在經曆了去年的腰斬之後,從年初開始迅速複蘇。無論是新樓還是二手房,都呈現價格和成交量雙增長的情況!”隨著閑談的深入,李軒開始把話題轉到近期輿論非常關注的香港樓價上來。
“關於香港樓價過高的問題,我也是深有感觸!深海特區的新房價格在每平米5000元左右,換算成港幣約為5000元每平米。而香港市區的房價每平米已經超過了萬港幣,是深海特區的五倍!
這導致了大量普通香港市民買不起房子,隻能租房居住。而房租則成了香港家庭日常生活開支中的最大頭!”周楠有些唏噓的道。
李軒不由灑然一笑,這位周社長拿深海特區的房價來與香港比較,還真不是一個好例子。要知道香港經濟連年高速增長之後,帶動了香港工資也水漲船高。現在普通工人的月薪普遍能達到4000港幣,也就是攢五個月的薪水能買一平米的麵積。
而一海之隔的深海特區,工人平均月薪為400人民幣左右,要攢半年多的工資才能買一平米的麵積。從這個角度來,深海特區的相對房價,無疑比香港還要貴。
隻不過內地和香港不同,居民住房的商品化要等到九十年代末才會全麵鋪開。現在國內的主流方式,還是單位福利分房和集資建房,這個價格比商品房要低一大截。
當然,李軒並不準備來爭論,深海和香港哪個地方的房價更貴。他的目的是通過香港過高的房價,來引出自己的目的。於是他繼續道:“我們東方集團旗下有一個非盈利性的學術研究機構,叫做東方經濟研究院。東方經濟研究院主要立足於香港,通過分析本港各方麵的數據,來為包括東方集團在內的其他組織提供決策參考!
而根據東方經濟研究院不久前公布的《香港人口研究報告》顯示,截止到去年年底,全港獲得永久居留權的常住人口已經突破600萬,比1980年整整增加了100萬。也就是在過去的十年中,香港平均每年的人口淨增加值高達10萬!
這其中除了自然增長率的原因之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大量來自國內的新居民的湧入。而隨著香港回歸臨近,香港與內地的交流將更加密切,國內湧入香港的人口數量還會繼續增長。等到本世紀末的時候,香港的人口總量很可能會突破650萬!
而香港作為彈丸之地,所能承受的人口是有限的。港島和九龍早已經開發殆盡,這才迫使港府隻能不斷去新界開發新市鎮,來安置不斷增長的人口!當初港府之所以在1980年,把移民政策從抵壘製改為即捕即解製,就是因為香港市區已經無法繼續承受人口的大規模增長!
人口不斷增長會對香港整個社會造成巨大的壓力,因為每個人要吃飯、要睡覺,必須為他們提供能養家糊口的工作,能遮風擋雨的住所。香港經濟在過去三十年內一直保持了強健增長。雖然最近這些年出現了工廠北移的現象,但新崛起的電子業取代了原先的紡織、製衣、玩具、塑花等產業,繼續源源不斷的為香港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
但住房問題則變得越來越突出,根據東方經濟研究院《香港人口研究報告》的數據顯示,二十歲到三十歲的年輕人,在香港總人口結構中占比超過了0%。也就是全香港現在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處在即將或者已經結婚生子的階段。
中國人講究成家立業,無論是哪裏的丈母娘挑女婿時,都會看重有沒有房子,能不能給自己女兒一個安穩的家!所以香港近幾年將會出現大量的婚房需求!
而受限於《聯合聲明》附件三中關於每年出讓土地麵積的限製,香港近幾年新建商品房的數量,遠遠跟不上需求的增長,最終造成了供需嚴重失衡的局麵。而這正是推動香港近幾年來樓價暴漲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