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四年正月
闖王李自成率軍攻克洛陽城,將貪財好色的福王朱常洵殺了,同幾頭鹿煮了做了“福祿宴”與洛陽百姓麾下將士共享。同時,李自成沒收福王府中金銀財貨和大批糧食、物資,發布告示大賑饑民。
李自成入河南,殺福王,起義大軍攻占城池。而崇禎皇帝卻如坐針氈,坐臥不寧,寢食不安。於是,崇禎任命汪喬年為陝西巡撫,會同河南總督傅宗龍一起圍剿李自成。
崇禎皇帝還交給汪喬年一件特殊任務,就是挖了李自成的祖墳。汪喬年到任陝西巡撫後,幹的第一件事就是堅決執行崇禎皇帝的命令挖掘李自成祖墳。
當時李自成的老家米脂縣的縣令是邊大受,其並不是科舉進士出身而是個舉人出身,所以為了官職還有升遷極力討好上級。當汪喬年的命令下達的時候,邊大受四處派人尋找李自成祖墳。
闖王的祖墳被崇禎的臣子找到了。
李自成祖墳在離縣城二百多裏的李氏村中,其祖墳在亂山懷抱中,十六座墳墓環列安葬,正中間那座就是李自成的始祖墳。
挖其祖墳,斷其龍脈。看他還稱闖王?
很快李自成祖墳被挖開,其中竟然出現了奇異的現象。讓明朝官員大吃一驚。
李自成祖墳中螻蟻密密麻麻,且如火光閃爍。明朝官員派人劈開了墳墓中的棺材,棺材裏麵的屍骨青黑,渾身上下長滿了黃色的毛發。詭異的是,裏麵有一條盤起來的白色小蛇。有寸那麼長。但是這條蛇頭上長著角,還會飛,見到明朝官員就飛起三四丈那麼高。它張著嘴開始吸食了六七次日光,然後又返回屍體,重新盤起來。
棺材裏出現蛇,風水稱其為地龍。預示兒孫會飛黃騰達,甚至位至帝王。此蛇頭頂生角,寓意可見。
但是現在看來,它隻有寸長,就如李自成的實力,未成氣候。若此蛇逐漸生長成形,那匪賊李自成豈不?
汪喬年立馬指使人將李自成祖墳中的屍體上取下頭顱,又把那條白色的蛇打死。將其風幹之後,裝進了準備好的盒子裏,一並呈送給崇禎皇帝。而墳中的其他東西被汪喬年下令當場燒毀,其灰燼和其他汙穢一類的東西放在一起,扔到荒野中。
李自成得知祖墳被破壞,頓時大怒,咒罵崇禎不得好死。轉身進入軍營,與眾將士商議戰事。大家聽說明朝皇帝挖掘闖王祖墳,義憤填膺,決定斷明朝的龍脈。
可是自從李自成上次率軍襲擊安徽鳳陽以後,明朝廷就派重兵把守這一龍脈之地。何況起義軍隻知道鳳陽是朱家龍脈所在,但具體位置何處,怎麼斷其龍脈,方法一無所知。
起義軍一將領對李自成說道:“闖王,報掘墳之仇莫急,且看現今朝廷已日薄西山,氣數已盡。不待我等斷其龍脈,天下已不是他朱家的了!”
可是誰又願意將江山拱手讓人呢?崇禎皇帝有勵精圖治之意,任賢良,固邊防。怎奈內憂外患,大明朝搖搖欲墜。一日召近臣商議國事,談及運數,有臣子提議暫退南京。臣子的提議讓崇禎帝想到了南京是太祖朱元璋的陵寢所在之地,曾設為留都。按風水說法,明太祖朱元璋陵寢所在地,就是大明龍脈。所以退守南京,居自家龍脈之地,大明就不會滅亡。
言及龍脈,崇禎想起太祖朱元璋曾遺有一風水密笈,為明初國師劉伯溫所作。隻需運用得法,就能讓大明朝起死回生。但是,這風水密笈收之於錦盒中,一直束放在欽天監。包括太祖朱元璋,明朝未曾有君王開封此密笈。現在自己若開封此密笈,定需借國師之力。
想到此,崇禎立馬召見欽天監國師李佑天。國師領會皇上的意思之後,麵露難色:“取出盒裏的風水密笈不難,難的是按照密笈裏的數術方法。最關鍵的是尋龍點穴,萬一有閃失,那大明朝”國師不敢往下說。
崇禎問道:“尋龍點穴?此意思是?”
“需去太祖皇帝陵寢之地,按五行之法尋得龍脈聚精的位置,也就是風水穴位聚氣的真點。且有三年尋龍,十年點穴之說。龍脈好尋,太祖皇帝陵寢之地即為龍脈,但點穴恐怕需費多周折。何況如果點穴有所謬失的話,臣擔罪不起。請皇上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