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平公主這次來,本是聽說了萬家的事,又見太子妃哭哭啼啼,可憐她不過,想起小民子會捉鬼,因此自告奮勇,來找小民子,讓他幫忙解除萬家的危難。
她已經去討了皇後的旨意來,自己也趁空換上太子近侍的服飾,帶著李小民,出宮向萬府而去。
坐在馬車裏麵,李小民低著頭,不敢說話不敢動,生怕被真平公主看出什麼破綻。
真平公主卻是滿懷好奇地看著他,驚歎世上竟有這麼相似的人,除了皮膚白一點,個子矮一點,聲音尖細一點,小民子簡直和李白就是一個模子倒出來的。
她忽然想起來一件事,立即抓住李小民的前袖,興奮地叫道:
「小民子,你也姓李,認不認識一個叫李白的人?」
李小民嚇了一跳,慌忙把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打死也不承認自己認識什麼李白。
真平公主仔細追問,直到確定小民子的李氏親族中,沒有叫李白的人,失望地歎了一口氣,鬆開手,忽然又想起來:
「我也姓李,同姓不開親,若是父皇母後不許我嫁那李白,又該如何是好?」
既然被他占了便宜,自己就是他的人了,再也不能嫁旁人。
真平公主芳心紛亂,在車中怔怔地出神,為這件事發愁不已。
李小民也樂得她不來糾纏自己,低著頭,閉目養神,不敢和她說話,免得惹來懷疑。
真平公主左思右想,終於忍不住問道:
「小民子,你對同姓男女成婚,有什麼看法?」
李小民正在打瞌睡,忽然聽這一句,隨口答道:
「都什麼時代了,還抱著這破規矩!隻要不是近親,結婚就結婚,有什麼了不起?」
他迷迷糊糊地抬起頭,看到問話的是真平公主,不由一呆,慌忙陪笑道:
「現在表兄妹這樣的近親都能結婚,何況同姓?實在不行,讓其中一個改姓好了,又不費什麼事。」
真平公主聽得眼前一亮,忽然想起史書上所載的一段曆史:
「前朝一個劉姓皇帝,曾經想娶自己朝中一個劉姓大臣的女兒為妻,他弟弟劉義規勸他同姓不得開親,卻被另外的侍臣反駁道,那劉姓大臣與他非是同宗,隻要祖宗不同,便娶無妨。因此那皇帝大悅,迎劉氏女入宮,並立為皇後。同姓不開親,也不過是說說罷了。聽李白說,他是外地來的,生於極北苦寒之地,好像叫什麼蘇聯地方的,隻要他不是我朝皇室宗族,也就沒什麼了!何況在金陵又很少人認得他,到時真的讓他改名換姓,不就成了嗎?」
想到這裏,真平公主隻覺豁然開朗,眼前一片光明,不由用力拍著李小民的肩膀,欣喜笑道:
「說得對,小民子,這次多虧你了!」
小民子乾笑著,抬手揉著被她拍痛的肩膀,心裏暗道:
「她這是什麼意思,真的想嫁我嗎?我這麼說,豈不是自找麻煩?」
心下漸轉苦惱。
二人各有心事,忽然馬車一震,停了下來。
李小民下了車,看看已到萬府門前,殷勤地伸手接引真平公主下車,真平公主卻不肯被這小太監碰到自己的尊貴身體,揮手打開了他的手,自己走下車來。
李小民心裏發了幾句牢騷,跟著她走到萬府門前,卻見府門緊閉,許多士兵守在門前,不許人進入。
真平公主從懷中掏出一份手令,交給帶頭的將官。
那將官一看手令是太子親筆寫的,來人是太子近侍,慌忙行禮,對這二人不敢怠慢。
真平公主走到萬府大門前,正要推門進去,那將官慌忙阻攔道:
「且慢!裏麵甚是古怪,我幾個同僚進到裏麵,就再也沒有出來!」
真平公主奇道:
「他們不肯出來,進去找他們,不就好了嗎?」
將官苦笑道:
「若是能找出來就好了!我已經派了幾十個兵丁進去,都如泥牛入海一般,沒有一個能回來報信的!」
真平公主吃了一驚,向後退了幾步,看著那大門,訝道:
「那現在該怎麼辦?」
將官搖頭苦笑,李小民也低頭裝糊塗,隻讓真平公主一個人去尋思對策。
真平公主想了想,想要小民子進去探路,忽然又想起:
「他是妹妹認的乾弟弟,看妹妹的樣子,很是把他放在心上,若是他出了什麼事,隻怕妹妹不肯甘休!」
她轉過頭,向將官命令道:
「再派幾個士兵,進去探路!」
將官吃了一驚,雖然想要拒絕,可是太子近侍,他不敢得罪,隻得喚了親兵來,命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