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京都已被大雪覆裹。
巳時三刻,朱雀大街的公告欄掛出一張黃綢新告示,張榜的禁衛軍隻留下兩個士兵看守。
周圍的百姓一看,不得了,黃綢!
若無大事,告示一般都是貼普通紙張。
好奇的百姓已經圍上去,“前麵的給念念!”
“應天順時,受茲民命,海晏河清,四海升平,陛下敕國子監下轄國子學、太學、門學、書學、算學、律學開女班,女子可按規自行報考,擇優者,設女學!”
不僅如此,各專職部門也可招收資質優良的女學子,地方府州大力創辦學堂,隻要想讀書的女子皆可按要求考試入學。
皇家書院新增千機堂,與弘文館、崇文館同等地位,入學資格也嚴苛的多,必須得是皇親國戚、三品官以上、身食實封者及功臣子弟,女子入學年齡為十二至十八歲。
增收女學子的同時也要選拔一批才情俱佳,家世清正的女傅講學。
“女子不僅能入官學,還能做女傅!”
此公告一出,滿街嘩然,舉國上下一片震驚,同時也感歎生逢盛世。
大康朝崇尚兼收並蓄,民風自由開放,對女子管束寬容且注重教育。家境殷實的家庭都會請西席來家中授課,或者送到族學接受教育,普通百姓也會把家中女子送到村學啟蒙開化。
朝廷此舉更是將大康女子地位推向了空前的高度。
永寧坊宋府。
“姑娘,今天朱雀門外公布了告示,朝廷批準官學可以收女學子,皇家書院增設千機堂,您有機會去應試了!”
青羽一邊幫宋知意研磨一邊說道,語氣甚是愉悅。
“爹不是早就說了嗎,你們都高興好幾天了,還沒醒神呢?”宋知意繼續整理她的筆記眼皮也沒抬一下。
有個當官的爹就是好,總能提前得到一手消息。
“如今才十二月初,官學要等製舉之後才會正式上課,朝廷給了時間讓大家準備,不知今年是番什麼盛況。”
“別人我不知道,但是姑娘您一定能進千機堂當博士的!”青羽語氣篤定,信誓旦旦。
“咱們姑娘要是沒用應上,我看大康也沒幾個能應試成功。”婢女阿墨一邊研墨一邊欣喜地說道。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話不能說太滿。”
宋知意嘴上雖這麼說,但心裏還是確信,自己一定能進千機堂。
前世她因為博士順利畢業,還成功拿到一份牛企的offer,高興得幾宿沒睡著。白天忙著研究收尾,晚上還作死的通宵刷劇。
前期高壓,後期激動,加上長期無節製熬夜,終於在某個白天,宋知意在實驗室掛了。
宋知意生的不光榮,死的還算偉大,至少不是在宿舍被發現抱著正在閱讀某不可描述片段的手機而嗝屁。
每次想到這裏,都心有餘悸,她可不想在自己兩腳一蹬後還要體驗一把社死,而且是永遠釘在恥辱柱上下不來的那種。
也不知道前世的自己有沒有被搶救回來,大概沒有吧,要不然靈魂也不會在這裏重生。
宋知意穿越過來已經二十一年了,前世是個地理學博士,因醉心研究大自然,妥妥一朵二十八年大齡冷豔牡丹。
她領略過曠怡高原、沙漠孤煙、無際海洋,感受過大自然的神奇,驚歎於世界的造物能力,但唯獨沒有體驗過愛情。
如果按活著的時間來算,她已經和山川河流打交道快五十年,親密接觸了二十六年。
這一世,她從五歲起,便跟著早早致仕的祖父遊曆大好河山。
祖父宋拓昭是前太子太師,該有的榮譽都有了,還一個未了的心願便是走遍大康山川河流,詳細記錄各州府的風土人情,在有生之年編製一本遊記,將它出版,供後人參考。
編製一本名垂千古的佳作,這大概是每位文人的夢想,正如為官者都想在曆史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名垂千古流芳百世何嚐又不是宋知意的夢想呢,好歹也是頂尖學府出來的高知分子,就算畢業後不去當社畜,大概率是會在高校繼續從事學術研究,寫寫sci,或者當個光榮的人民教師。
宋家的家教很開明,甚至可以說是前衛。
宋家現在孫輩隻有兩個孩子,哥哥宋知遙,妹妹宋知意。在宋知遙為官之前,每年都會追上宋老爺子和妹妹在外遊曆幾個月。
今年可能在定州會合,明年可能在徐州碰麵,後年可能在揚州過年
以至於長這麼大,京都的夫人小娘子沒幾個見過宋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