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 我的出身(1 / 1)

我叫虞琅,是景國公府的嫡女。

我的家族在前朝是被發配邊疆的罪臣之後,曆代戍守邊疆。然而前朝末帝形同傀儡,文臣把持朝政,不僅克扣軍餉,加重邊民賦稅,更意圖奪取兵權。先帝原是鎮守一方的都督,手中掌大原大軍。祖父便任職於其麾下,起兵之前已是帳中副將。

冬日裏北元騎兵突襲大原,宣平等地,先帝與眾將領拚死搏殺,戍守宣平的何都督最終戰死,邊軍慘勝。

期間,多次請求朝中支援,不得回應。戰報送上後,得來的卻是朝中斥責,責其未盡全力,平庸無能,欲以他人代之。

先帝於是糾結兩地兵馬,起事。彼時,前朝已是風雨飄搖,外有強敵,內有奸佞,民不聊生。

祖父跟隨先帝征戰四方建立大宣,戰功彪炳,得封國公。他的嫡長子也就是我的大伯也有戰功在身,收複西南後任西南都督。虞氏煊赫一時。

隻是祖父在征戰中曾深受重傷,僥幸活了下來,但傷了根本。這就是將士的無奈,戰場上的殊死拚搏成了平安時代要命的刀,一生征戰,威名赫赫的祖父在天和五年去世。禍不單行,繼任爵位的伯父,也在三年後因瘴毒去世。

天和八年,父親承襲爵位。

父親不同於伯父,他尚且年輕,本要走文官的路子,身上沒有功勳功名,隻是白身,平白成了一朝國公,成了家中的頂梁柱要挑起國公府的千斤重擔。曾經站在前頭的父親和兄長的去世,他一朝站在世人眼前,任人評判,這足以令他惶惶不安。

年輕的孩子在父母在時能得到許多誇獎,相貌,文采,能力。然而,父母去後評判的標準就成了一樣,是否能擔得住一個家。全然不會想到一個人驟然失去能為他遮風擋雨的人的時候的不安惶恐,隻是冷漠評判,撐得住就是不墮先父聲明,撐不住就是平庸之輩。

在朝中,雖依然有人顧念舊情願意幫扶,但更多的人卻是歎息,國公府怕是就此凋零。

先帝悲痛至極,然而這於他卻不是一樁全然的壞事。

祖父在軍中軍心所向,說一呼百應也不為過,伯父更是有收複西南的卓越戰功。為君者有這樣卓越的臣子是大幸,但又不能不防。這二人的相繼去世,和父親的孤苦無依令他悲痛之餘稍稍放下了心。

人們總在順心的時候更願意表達善意。

為表對祖父伯父逝世的悲痛,和對功臣的愛惜,他破例封伯父獨女為郡主,伯母為陳國夫人,賜下國公府旁地宅邸為郡主府。我父親那時尚且未曾婚配,於是先帝指同為功臣的武安侯獨女王氏為我父親正妻。

她就是我母親。

我母親家族王氏,在前朝就是貴族,其父武安侯曾與先帝有舊交,在先帝攻打京都時與先帝裏應外合,大開城門。雖然沒有加封,但是連升三級,在前朝舊臣中罕見。

母親是堅韌剛毅的人,性情溫和但是不軟弱,善於交際,嫁人之前就在京都裏有著好名聲,嫁人後又與伯母堂姊相處甚歡。為人處事一項,勝出旁人許多。

然而我父親不喜歡她,連尊重都有些勉強。

因為我父親更愛他從小青梅竹馬風花雪月的舅家表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