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國好聲音》終於是迎來了決賽的日子。
就決賽而言,還分為四分之一決賽,和半決賽之分。
而這其中的賽況自然是無比的緊張激烈。
其中齊勤戰隊的冠軍,是貴有天籟空靈之聲稱號的,美女選手,餘雁。
而汪鋒戰隊,則是由何翔勝出。
李沁戰隊,則是由擅長RAP的黑馬選手,林春波勝出。
楊昆戰隊的冠軍自然是蘇晨了。
在決賽還沒有開始的時候,坊間和很多的賭場,便已經在暗暗地下著賭注。
人們都在猜測,到底是誰將會取得這一季度,好生意的總冠軍獎杯。
這其中,餘雁的勝率吧>.NsB.m要算的上是最高的了。
第二的則是林春波,第三何翔。
而原來被寄予厚望的蘇晨,竟然是第四個,可能成為冠軍的對象
易中天:
上一集我們講到諸葛亮,而且講到諸葛亮和曹操的相似之處。這話很容易,引起不同的意見,因為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這是完全相反的兩個人,可謂漢賊不兩立,怎麼會是相似呢?如果我們讀的是《三國誌》,而不是《三國演義》,如果我們講的是這兩個人曆史形象,而不是他的文學形象和民間形象,如果我們撇開政治集團立場,撇開道德品質評價,單從政治路線看,這兩個人確實有驚人的相似之處。田餘慶先生在講到曹操的法家路線,講到曹操的法治的時候。說了這樣一句話,他說三國中隻有諸葛亮相可比擬,就是至少在法家路線依法治國這兩條上,他兩個人是一致的,而且我甚至認為諸葛亮在蜀漢執行的就是一條沒有曹操的曹操路線,或者說反對曹魏的曹操路線。我們知道曹操要建立的就是一個法家寒族政權,是一個依法治國,而不是由士族地主階級來壟斷的這樣一個政權,這一點諸葛亮和他是完全一樣的,而且是在北方曹丕已經改變了他父親的政治路線的時候。諸葛亮在南方。在益州還在堅持這樣一條路線,這也是他最先滅亡的原因之一,我們在前麵的節目裏已然講過,我們甚至會發現他們倆人的官銜都非常相似。曹操是丞相。封武平侯。命冀州牧;諸葛亮是丞相,封武襄侯,命益州牧。不同的在於什麼?不同的在於曹操後來又當了魏公。後來又當了魏王,而諸葛亮沒有封公,沒有封王。但是並非沒有這個動議,李嚴就曾經寫信給諸葛亮要他加九錫,晉封王爵,讓他稱王,當然李嚴寫這封信可能是不懷好意,也把他放到爐子上去烤一烤,問題是諸葛亮怎麼回答的呢?諸葛亮先說我遭到先帝的殊遇,位極人臣,賜錢百億,我已經非常感激了,而現在先帝的恩德還沒有報效,我們的事業也還沒有成功,根本不是談加九錫,晉王爵這個問題的時候,接下來他說:“若滅魏斬睿”就是如果我們滅了曹魏,殺了曹睿,因為那個時候曹魏的皇帝已經是曹睿了,“帝還故居”我們皇上能夠回到洛陽,“與諸子並升”我和諸位一起升官,“雖十命可受,況於九耶”那個時候你不要說給我加九錫,加十錫都行,我都能接受,那這個話常常認為不可靠,在曆史上已經有人認為不可靠了,這個話在什麼地方出來的呢?《諸葛亮集》,是他自己的文集裏麵的,但是曆史上還是有人不相信,說諸葛亮這個人是很謙虛的,他怎麼會說這種話呢?我的看法是他怎麼就不能說這個話呢,三國時期的人是有血性的,就包括劉備,包括魯肅,這些在某些作品中被描寫的沒有血性的人,其實都是很有血性的,諸葛亮就不能有血性嗎?何況這個話他是反將李嚴一軍嘛,但是很多人覺得這有損丞相形象啊,這個話不能講啊,我的看法怎麼就有損了,我覺得很光輝啊,我看了這句話我覺得太過癮了,本來就是嘛,如果真的是統一了天下,有什麼不能接受的,隻不過前麵有一些人是接受了這些封號以後他就篡位了,我可以不篡嘛,所以老實說這兩個人真是有很多相似之處。… 好了,三個夢:明君夢、清官夢、俠客夢,這清官夢大家又選中了諸葛亮,因為諸葛亮確實廉潔奉公啊,而且執法公平啊,正因為他廉潔奉公、執法公平,所以他去世了以後,蜀國的老百姓都主動來祭祀他,至今崇拜他啊,寄托了我們人民群眾這樣一個社會理想啊,這是人民群眾需要一位清官。第三個文人、士大夫需要一個代表。“士”這個階層非常特別,它在春秋戰國的時候是最低一等的貴族,秦漢以後是最高一等的平民,他們的特點是什麼呢?是基本上沒有不動產,有的是一身本事,有武藝的叫武士,有文才的叫文士,武士可以給別人做保鏢或者刺客,文士可以去給別人做謀臣或者秘書,所以士這個階層的特點他是一個要參與政治的,隻有極個別,極個別真正不願意參與的那叫隱士,其他的文士也好,武士也好他都要參與現實的社會政治。但是士這個階層他還有一個特點是什麼呢?他是**的,他沒有不動產,他是可以流動的,是所謂人才流動啊,他是可以流動的,因此他是什麼?他是毛,毛要附在一張皮上才有作用,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他一定要附在一張皮上,但是他又不肯附在一張皮上,因上附在一張皮上我就沒有自尊了,沒有尊嚴了,因此最好是什麼呢?最好是皮來找毛,跟毛說你來附在我身上,我說我不去,你來吧,我不去,你來吧,好吧我勉強去,三顧,為什麼後世那些人要把三顧誇成那個樣子?就是表達了他這樣一種政治需求,希望最好天底下的君主都象劉備一樣請我三回,對不起,曆史上就這一回,而且後世的皇帝不但不來請你,還告訴你,你想來依附嗎?先考試,科場考試你知道是個什麼樣子?進門的時候是要脫光了衣服搜身的,怕你帶個什麼作弊的東西啊,全部光著身子進去,三國時代還有一位士人是三請才出來,他太羨慕了,三股力量集中在一起就塑造出諸葛亮的文學形象和民間形象了。因此他由人變成了神,那麼有人問曹操呢?曹操為什麼由人變成了鬼呢?道理也很簡單,典型需要,正麵典型還需要一反麵典型,正反兩個方麵的典型才能夠教育後代嘛,諸葛亮既然做了正麵典型,那曹操當然去做反麵典型了,活該你,誰要你闖在前麵呢?誰要你自己有那麼多毛病呢?誰讓你被人抓住那麼多把柄呢?政治需要。哪個皇帝都不希望自己的宰相學曹操,有那個皇帝喜歡?對不對?哪個做下級的也不喜歡自己的上司一不高興殺人?誰喜歡?至於文人、士大夫當然不會表揚曹操了,因為曹操是宦官家庭出身的,你要知道宦官和士族是矛盾大大的,東漢末年叫做清流和濁流,根本是不能合流的,蔑視他還來不及呢,政治需要,第三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