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日本泡沫經濟破滅的開始(三)
日本真的這麼好賺錢嗎?
有人說,這是一個迷亂的年代,在日本的街頭巷尾充斥著“煉金術”之類的大眾讀物,“理財技巧”成為全民流行語,一半以上的日本人都持有股票
東京銀座,全球最繁華的商業街之一。三越百貨門口那一對石獅子,冷眼看著經濟的潮起潮落。
當時任日本眾議員、宮澤喜一內閣時的經濟企劃廳長官野田毅在他的回憶錄這樣寫道:“我當時是經濟企劃廳長官,那是泡沫經濟最厲害的時候。前任者把這個職位交給我時,我覺得很棘手,怎麼辦呢?其實,就任這個職位之初,泡沫經濟的高潮已經過去,已經往下走。但能跌到什麼樣的程度,跌到什麼時候呢?我當時也不是很清楚,我一直也分析不出來。但是我知道,泡沫已經從最高峰開始往下走了。對我來說,那是人生中第一次經曆這樣的事情。”
打個比方,1989年泡沫經濟最高峰的時候,石獅子眼前的銀座四丁目的地價,是每坪(3.3平方米)1.2億日元。東京的另一個地標——東京帝國廣場,廣場下麵一平方英裏土地的價格,居然比整個加利福尼亞的土地價值還高,一個東京都的地價就相當於美國全國的土地價格。日本正沉浸在一個“地價不倒”的神話中。
日本的資本家四麵出擊。1989年,在夏威夷,可以建高爾夫球場的山穀隻有一個還在美國人手中,其它全部被日本人買了。最有代表性的是東京億萬富翁橫井英樹,他購買了倫敦郊外的泰姆公園、英國南部的朱比特山以及蘇格蘭久負盛名的標誌性建築——格萊乃普城堡和西班牙巴塞羅那郊區的菲爾格拉宮殿。1991年,還以4000萬美元將被視為紐約心髒與靈魂的帝國大廈收於麾下。
哈佛教授傅高義在驚呼《JAPANISNO.1》,日本人接著高呼《日本可以說不》,在這個狹小的島國上,一億人都沉浸在全球經濟迄今為止最大的一個泡沫之中。
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曾經回憶,他在東京的表哥在泡沫經濟前夕,用5億日元買了一套房子,結果到1990年中期,隻值1億日元
格林斯潘說:“不到泡沫破裂人們便無法斷定它是不是泡沫。”
1990年為轉折點,日經股價落入了地獄。自那時候開始,日本股票市場陷入長達十多年的熊市之中。
緊接著是地產。許多日本人還清楚地記得,1990年9月,日本國營廣播電視台NHK連續5個晚上在黃金時段播放了有關土地問題的特別節目,指出地價是可以下跌的,並提出應讓日本的地價下降一半,同時主張進行土地稅製的改革,限製房地產融資。這一節目像顆重磅炸彈,其巨大的輿論衝擊力揭開了日本泡沫經濟破滅的序幕。以這一節目的播出為轉折點,日本的地價自二戰結束以來第一次開始急速下跌。
“老林,我們一共賺了多少?”看完新聞,楊建國終於忍不住問出心中一直關心的問題.
“楊大哥,你也太小瞧我們了,我們那一千萬港幣現在最起碼也要翻了十幾倍了,現在最起碼也要有1億多了。”林文倫心裏也很高興,那可是十幾倍的利潤阿,錢雖不是他的,但操盤手卻是他,所以,心裏自然而然有點成就感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