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愛莫能助(1 / 2)

長軍是村裏出了名的大力士,膀大腰圓,力大無窮,人送綽號“頂天牛”。他喜歡使蠻力,一貓腰就可以抱起三百多斤的石碌碡。斜著眼,對著看熱鬧的村人叫嚷道:“要……要……要不是我肚子餓了,我能扛肩上!”

這是一個夏天的午後,長工們把地裏的莊稼已經收完了,場院裏曬的都是地主劉喜奎家的麥子。忙罷之餘,幾個長工或蹲或席地而坐,在場院邊的大槐樹下乘涼閑聊。毒辣的太陽穿過樹蔭,在斑駁的草地上灑下些許的陽光,樹上的知了此起彼伏,歇斯底裏的鳴叫著。

長工二叔伯屈腿坐在自己的鞋子上,背靠著大槐樹,嘴裏刁著一根麥秸,一頂爛草帽斜扣在臉上,悠然自得的啍著小曲。一隊螞蟻從他的光腳y上來來回回的穿行,輕而易舉的扛著剛從麥場裏偷來的麥粒,源源不斷的運進大槐樹的樹洞。

不知誰扔了一塊石頭過來,砸在了爛草帽上,二叔伯謔得一下坐了起來,罵道:“哪個哈聳扔的?嚇老子一跳!”席老六嘻笑著說:“二叔伯,你見多識廣,咋不通竄著給長軍說個媒呢?你看娃沒有媳婦,有力氣沒處使,每天不是和人摔跤,就是掀碌碡,哈哈”。隨即人堆裏傳出一片哄笑聲。長軍隻不說話,臉漲得通紅,憨憨的笑著。席老六把手裏油黑鋥亮的旱煙鍋在鞋底上磕了磕,不經意的說道:“長軍回去了給你爹說一聲,給你二叔伯提幾個白饃,這事就不離十了。”二叔伯依舊不緊不慢的從爛草帽下麵蹦出來一個字:“成!”

渭北旱塬的農村,多少年以來,人們已經習慣了吃兩頓飯。或許是因為糧食緊缺,少吃一頓還能省點。或許是人們的勞動習慣,一天吃三頓飯,哪還有時間去幹活了。長軍的肚子已經咕咕的叫了好幾陣了,他從院場的地上抓了一把麥子,放進嘴裏,使勁兒的嚼了起來……又偷偷的往自己的布卦口袋裏裝了兩把。被一旁的胡師傅發現了,罵到:“長軍,你個狗日的,幹啥呢?被劉喜奎發現,小心扒了你的皮”,長軍一溜煙的跑了。

西山村是渭北的一個小山村,村子裏有百十戶人家,因為地處台塬,地形還算平整,但千百年來都是靠天吃飯,村裏的住戶,不是地主劉喜奎的佃戶,就是他家的長工。姓氏也比較雜亂,有一半都是從平原地帶避禍來此的。這幾年土匪鬧得厲害,一馬平川的平原沒法躲藏,所以都拖家帶口往山裏跑,溝溝岔岔的,藏幾個人輕而易舉。

長軍走到崖背頭的時候,聽到家裏有些雜亂的聲響。他緊走兩步,看到地窯院子裏幾個熟悉的身影。父親王德孝和村裏的郎中秋先生正緊張的忙碌著,滿頭大汗……

長軍姊妹兄弟六個,他排行老二,後麵還有兩個弟弟和兩個妹妹,老大叫大成,這名字也真是邪性。大成出生在一個冬天的雪夜,瑞雪兆豐年,為了乞盼來年有個好收成,能讓家裏人吃上飽飯,索性給老大起名叫大成。結果啥都沒成,來年夏收後除去給劉喜奎交過的租子,家裏就僅剩下兩鬥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