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發展大明的人口入侵(3 / 3)

尤其是關乎限製糧食的個人囤積方麵。

但如今的大明賺錢的地方太多了,不像是從前,這些是他們主要的斂財手段。

這個事情朝廷既然不讓幹,幹點別的事情也能掙錢不少。

況且隨著工廠林立,大量的紡織品,絲綢,茶葉,甚至是手工業品的暢銷,使得土裏刨食並非是大多數百姓的唯一選擇。

而且因為朱英對於糧價的重視和限製,做的別的活計,買賣,可要比土裏刨食來錢快多了。

尤其是在許多家族裏,新崛起的青年和村裏的族老看法完全不同。

許多年輕人覺得隻有走出去才是機會。

看過了大城市的繁華,哪裏想要待在家裏的一畝三分地上。

外頭的世界更加的精彩。

隨著衣錦還鄉的事情變得普遍起來,這也更加的刺激了許多留守村中的青壯年群體。

“爹,我早就說了,別總是盯著那幾畝薄田,現在好了,太孫殿下都下令旨了,買地有了限製,囤積糧食你也不得超過三年,就莫要指望著了。”

“你看大伯家的二哥,就去跟著海船上跑了一年,回來就置辦了大房子,據說在城裏頭都準備購置房產了,媒婆都快踏破了家裏的門檻。”

“我已經跟二哥講過了,下個月他出去的時候,我也跟著一起去,才不要在這土裏刨食,這可是光宗耀祖的好機會,決不能錯過了。”

某個村子裏,一青年對著自己老爹認真的說道。

曾經老爹限製長子外出,想要其繼承自己的家業,好歹也是三十畝的良田,保個吃喝不愁絕對不是問題。

因為早年一些關係,自家也就這麼一個兒子,當然不想讓其跟著出去冒險。

這海上的錢是來得快,可風險也大,真要出了什麼變故,可就不好說了。

這本也無可厚非,雖然青年心裏頭有想法,但也沒跟老爹對著幹。

可就在今年過年的時候,原本村裏頭有些貧窮落魄的大伯家,因為次子的回歸,一下子給翻了身。

那是因為早期出去自己找活計,畢竟家裏頭的家產基本上都是長子繼承,次子們得自力更生才行。

現在回來不僅造了大房子,還給祖祠都修繕了一遍,豪擲百貫寶鈔,這在往日貧窮的村子裏,可是了不得大事。

據說祖祠都要把大伯次子的名字刻在祖宗牌坊上,真叫一個揚眉吐氣,也惹來了許多人的羨慕。

“爹,我知道咱家就我這麼一根獨苗,為了好生養我,爹你這麼多年也未再娶。”

“我已經是找了東邊的媒婆,明日就給你上門說親。”

“爹你今年才四十有五,再生一個兒子完全來得及,這身邊沒人陪伴也不行。”

青年眼神很是認真的說道。

在這一點上,老爹的麵色一下子就變得多了幾分羞紅。

他已經有十幾年沒婆娘了,現在兒子竟然反著過來給自己說親。

“要你多管閑事。”老爹嗬斥的聲音中帶著幾分色厲內荏的味道。

青年哈哈笑著:“爹你就放心吧,姨娘我已經是見過了,你肯定會滿意的。”

父子倆之間發生的事情,隻是偌大的大明一個小小縮影。

類似於這樣的情況,正在大明全國各地不斷上演。

這跟朱英在京師邸報裏不斷傳播的潛移默化有著很大關係。

大明需要人口,自然就需要更多的新生兒,外來人口隻是暫時的解決燃眉之急,終究是治標不治本。

想要發展海外,首先就是要有足夠多的移民,引導大明百姓多跑海外,才能不斷擴張大明的影響力。

人口的因素,向來是最為重要的。

當一個地區有了大量漢人存在,那麼這個地區自然也就會慢慢的演變成大明的屬地。

比如安南,占城。

現在這兩個國家,就好像是如今的雲南一樣,正有著大量漢人的不斷湧入。

尤其是豐厚的福利待遇吸引著漢人的定局,使得目前兩國的漢人數目,正在飛速的上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