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大明太孫駕臨倭國(2 / 3)

在這其中,高產作物甚至是占據了大頭,大米小麥這些產量沒有怎麼降低,但也沒有多大增漲。

是以朱元璋當然就把心思放在了黑土地上。

“其實爺爺不用太過於擔心,黑土地自然是到了開發的關鍵,但我們大明實際上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缺少糧食。”

“海外地區這塊,尤其是占城和安南,已經有不少商人承包土地,雇傭人進行種植。”

“那邊的水稻產量很是豐富,一年有三熟四熟,且口感上更佳。”

“孫兒已經在引導一些大的海商進行糧食買賣,目前雖還未形成規模,但已經正在不斷向我大明進行運輸。”

“黑土地那邊,不僅僅是漢人,亦是可引進草原各族,甚至是包括高麗在內進行聯合開發。”

糧食是根本,朱英當然不會把所有的心思都花費在單純提高經濟上。

況且隨著小冰河期的到來,黑土地開發的難度會更加提高。

反倒是南洋地區對於小冰河期的抵抗很強,畢竟那是熱帶地區,再冷都冷不到哪裏去。

糧食生產這塊更是不用過於擔憂。

王朝的壽命向來是受到氣候的影響,發展南洋地區則可以很大的程度上延續大明國祚。

隻要熬過了小冰河時期,整個世界的人口都會迎來一次爆發。

簡單點說,南洋地區就是大明的渡劫之地。

隨著時間的推移,二十萬護送大明太孫前往倭國的將士基本上已經聚集到位了。

再過不久就能出發。

也是在這個時候,在高麗擔任國師的姚廣孝,收到了來自於朱英的信件。

“說服瓦剌圍攻帖木兒,看來太孫殿下終究是沒有忘了我。”

姚廣孝很是高興。

其實對於在高麗擔任國師,真是讓姚廣孝提不起太大的興趣。

李成桂完全不是姚廣孝的對手,這就讓姚廣孝感覺到很是無趣。

因為三方製約的關係,尤其是涉及到高麗的歸屬問題,注定了姚廣孝無法一家獨大,隻能是進行牽製。

金銀財寶,權勢地位這些對於姚廣孝來世隻是浮雲,他更想的是施展自己的抱負。

僅僅隻是攻占倭國那邊,姚廣孝完全沒有太大的感覺。

主要是在對倭國的征討中,高麗隻是個輔助位,明軍才是主力,這就讓姚廣孝感覺很沒有存在感。

所以對於瓦剌之行,姚廣孝就很感興趣了。

倒是衛光有些不情願。

“此去瓦剌,山高路遠,我聽聞那瓦剌之地窮山惡水,國師年歲已大,不若是請太孫殿下憐憫。”

姚廣孝和衛光兩人,一是在文,一是在武。

幾年的相處下來,關係已經很是要好。

衛光擔心姚廣孝的身體熬不出這麼長途奔波,亦或是到瓦剌後徒生意外。

卻不知對於姚廣孝來說,合縱連橫,遊走於各方勢力之中才是他最喜歡幹的事情。

“多謝衛將軍美意,這是太孫殿下的意思,也是貧僧的喜愛,自貧僧走後,這高麗就委托於衛將軍多多擔待了。”

姚廣孝的話語中滿是堅持。

衛光見國師如此,也沒再堅持勸說,隻是到軍中去挑選最為強悍的將士,護衛這路途安危。

.....

在姚廣孝出發瓦剌不久,朱英這裏也是準備出發了。

或許是因為一些特別的關係,耕耘有兩個月的時間裏,蘇丹娜竟然沒有懷孕。

聽到朱英要去倭國談判,當即表示要跟著一起過去。

這路途遙遠,攜美同行也不是什麼壞事,便就是帶著蘇丹娜一起了。

而真臘使團那邊,在朝貢貿易結束後,也是帶著大量貨物返回吳哥。

時間點差不多的情況下,朱英也就順勢帶了真臘使團一程,算是給蘇丹娜麵子。

長江出海口。

因為太孫出海的關係,最大的碼頭上已經是禁止民間商船靠近。

阿莫納這些使臣們,眼神呆滯的看著碼頭上數百艘高如城牆般大小之寶船。

太孫出海,那當然是大明水師需要全力以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