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不好砍的,也要給他一些罪責給弄死?
亦或是搞一個牽連。
這樣做,可以是可以,但已經不合適了。
也不符合朱英的執政理念。
誒,事到如今,也隻能是硬著頭皮上了。
反正終究得幹,早些熟悉,也不是什麼壞事。
朱元璋說是垂簾聽政,那就是垂簾聽政。
在第二天上朝的時候,直接就讓人給拉起了一道簾子,把龍椅都給遮擋了去。
這簾子可是密得很,台下的大臣們,根本看不到裏頭是有人還是沒人。
也就是說,往後除了按流程的拜見一番陛下之後,所有的政務,都是由太孫殿下來主持了。
.......
朱英監國這樣的大事,自然於京師邸報上直接就刊登了出來。
對於京師的百姓來說,這絕對是一家值得慶祝的大事。
尤其是關於高產作物的事情,從前除了小部分知曉,大家都不知道這高產作物,原來是太孫殿下帶過來的。
高產作物,在這兩年的時間裏,嚴格來說是去年,救活了多少的百姓。
更是因為高產作物的關係,導致再也沒有了高昂的米價,糧食的價格處於平緩,甚至一直都有下跌的趨勢。
這可是真正的讓百姓得到了實惠。
免費學堂的開辦,對於京師乞丐,流民的處理,還有得到了活路的工人們。
從低層麵來看,這些好處,都是在向著真正的窮苦百姓靠齊。
曾經的百姓大字不識,當然現在文盲率一樣很高。
但是所有的百姓都知道一個事情,那就是當今的太孫殿下,是真心向著他們的。
太孫殿下的長生牌一直很暢銷。
自京師往周邊地區輻射,不說家家戶戶吧,幾乎是九成的百姓,都在家裏頭供奉著。
哪怕是不想出這個錢的,也會自己來雕刻一塊,於家裏頭供奉著。
越是年紀大的,就越是虔誠。
這裏頭的推動,真要說起來,還有錦衣衛的一份功勞。
朱英沒有插手,但是朱元璋那邊實則是暗中在指揮錦衣衛進行傳播。
就現如今的大明來說,朱英個人的聲望,已然是超越了先前所有朝代的君王。
達到了一個極為恐怖的程度。
所以現在的朱英,不需要任何的動作,就已經輕鬆的壓製住各藩王宗親。
別說是朱棣了,即便是朱樉,朱棡,也沒有任何要跟朱英作對的心思。
這都已經完全不在一個層麵上了。
兵權這塊,就更加不用說了。
朱英沒有選擇去抓大將的兵權,而是選擇以中層軍官作為突破點,不斷的對各路衛所,將領,進行一個明謀上的突破。
大明軍事學院畢業的將士們,經過一係列的思想教育,九成就會心向朱英。
而他們初出茅廬,心思單純,很難會跟著先前的將領一樣同流合汙。
即便是有抵抗不住誘惑的,那也是少數罷了。
這些人一般還得罪不起,從軍事學院結業的那天起,他們就天然的多了一層同窗的關係。
人在外,抱團是一種習慣。
他們出去之後對職位不算高,一般主要是在百戶級別。
可就是這個級別,是真正對於兵權影響力最大的。
當百戶足夠多的時候,軍隊裏頭,這兵權的方向,自然就完全不同了。
先前關於衛所調動的時候,就有些衛所的指揮使想要聯合起來抵抗,最後還是被朱英輕鬆破解。
現在可以說成了氣候,再想動什麼歪腦子,就很難說了。
因為這些百戶嚴格按照軍紀在執行,對於衛所指揮使來說,他們就是太孫殿下釘下的釘子,眼線,牢牢的關注著自己。
當把柄被抓住的時候,那也是隻能收斂了。
即便是朱元璋都沒有想到,朱英就這麼輕鬆的,破解了自己最為頭疼的淮西勳貴武將集團。
就這麼在夾縫裏,建立出了自己的新興勢力。
朱元璋之所以有垂簾聽政的想法,並非是突然的心血來潮。
而是前些日子,朱英出宮的時候,那百萬民眾自發出行的事情,這才讓朱元璋下定了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