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一幕,朱高煦的眼睛,頓時就極為憤恨,但是在太孫殿下的麵前,不敢有任何的表露。
朱高熾見郭忠遞過來的冊封諭旨,卻不伸手去接,連忙跪地道:“高熾何德何能,可擔當這世子之職,還請大兄稟明皇爺爺,我家二弟之才能,遠遠要超出我這個無用的大哥。”
“世子之位,應該是由二弟來擔任才是。”
聽到這話,朱英嘴角微微翹起,帶著笑意道:“這可是爺爺的意思,難不成你還想抗旨不成。”
朱高熾連忙道:“高熾不敢。”
朱英也知道現在朱高熾的為難,掃了一圈後,說道:“我大明傳承自中原一係,皇爺爺恢複我漢家風俗以來,向來便是立嫡立長。”
“你為燕王長子,若無德行有虧,自當為世子,這是爺爺立國時候,就已經定下的規矩。”
“這規矩,不僅僅是咱們朱家要聽從,便是這天底下任何一個家族,都要遵循此法,否則長幼爭奪,豈不是要亂了套了。”
“此等先河不能開,更別說在咱們朱家了,壞了這禮法製度,可是要動蕩不安的。”
“朱高熾,還不趕緊接旨謝恩。”
話都說道這份上了,朱高熾自然是跪地謝恩。
從這一刻起,朱高熾便就是燕王世子了。
世子是可繼承燕王之位的,像是朱高煦,朱高燧,往後便隻能是郡王了。
一級之差,差別巨大。
不僅是身份上,朱高熾更是可以名正言順的繼承燕王的一切,而朱高煦兩人,也就隻能算是個富貴王爺。
按照如今朱英重新定下的規矩,諸王不再享有藩地權益,便是賜下的田地,也開始急劇減少,隻是能夠領取一份俸祿。
不過俸祿倒算是提高了許多。
“高煦,高燧。”
冊封完後,朱英喊著兩人的名字。
二人對視一眼,便就起身作揖:“大兄。”
朱英點點頭,看向兩人說道:“我聽聞,高煦和高燧二位弟弟,在武略上與四皇叔極為相似,並且有著很高的天賦。”
“便隻是在如今的年紀,就已經開始獨立帶兵操練了,可有此事啊。”
朱高煦麵上有幾分驚喜,而後道:“啟稟大兄,確有此事。”
朱英沒好氣的說道:“你倒是一點也不謙虛。”
聽到這話,朱高煦連忙低頭。
朱英接著說道:“前些日子我跟爺爺商議著,關於四皇叔在倭國燕城之事。”
“四皇叔曾來宮中找過我,說是對於倭國那邊的治理之事,心裏頭沒有興趣,最為渴望是建立功勳。”
“四皇叔的武略我是知道的,這就有了此番的邊關之行,現在爺爺那邊的意思也下來了,往後對於草原邊關這塊,打算委派四皇叔鎮守管轄。”
“隻是這倭國燕城,自當是不能丟的,我便尋思著,讓高熾過去,負責倭國燕城的管理,而你們兩兄弟,便也跟著去邊關建功立業吧。”
聽到這話,不管是徐儀華,還是朱高熾三兄弟,都有些不敢相信。
這可是天大的恩賜。
不僅給保留倭國燕城,準許燕王邊關領軍,更是連兩個兒子都可以送過去。
並且倭國那邊的家業,還給繼承。
這就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了。
誰不知道,太孫殿下和燕王之間的那點矛盾,這便是真的解開了嗎。
徐儀華最先反應過來,連忙起身行禮說道:“我提四爺,謝過太孫殿下。”
朱高熾三兄弟連忙跪地磕首:“謝過太孫殿下。”
朱英笑著對徐儀華說道:“四嬸這話見外了,咱們這本就是一家人,也算是讓在邊關的四叔安心吧。”
而後轉頭對朱高煦兩人說道:“你們兩個,自小就調皮,讀書讀不進,倒是在領兵上有幾分四叔的天賦。”
“可別想著去草原就是打仗,你們年紀太小,經驗不足。我在草原那邊,開春後便會設立一軍事基地,專門用來培訓草原騎兵,還有各種對帶兵打仗的學習。”
“你們去了草原後,便就先去到那裏,讓四叔好好管著,多學點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