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回道:“孫兒準備在草原一地,成立特別軍事基地。”
“草原上不缺肉食,缺蔬菜,茶葉,藥材。”
“所有在今年對咱們大明臣服的部落,其族中青壯,必須入咱們建立的這個軍事基地進行為其服役。”
“孫兒會按照標準,給這些服役男子的家中,配送糧食,茶葉,藥材等物。”
“這些被征召到軍事基地的青壯,每日無須其他,便就如同咱們京師這邊的衛所一般,整日進行操練便是。”
“正好,如今京師大明軍事學院新結業的學子,孫兒打算盡數派遣至於草原之上。”
“對這草原軍事基地上的軍士,操練其次,教化第一,孫兒募集大量教師,教授其文化,學識,還有忠君報國之思想。”
“如此隻需短短幾年時間,便可以此為根基,輻射周邊,於草原之地,建立我大明之兵。”
在洗腦這塊,毫無疑問朱英是極為在行的。
這得益於前世的一些見識,還有今世的實踐。
在各方位的理論基礎,實際情況上,都已經非常的純熟,可以說有一整套完整的流程。
其中最大的關鍵在於,番薯等高產作物,給了此番計策的底氣。
在草原上長大的男子,可以在文化上,普遍都是一等一的文盲,而他們的思想,除了一個模糊的長生天祭祀外,便全然是一片空白。
在這一點,其實是非常好操作的。
隻需要進行一個青壯跟部落的分離,然後實行閉環式的洗腦培育,就可以得到源源不斷的騎兵。
朱元璋並沒有被這番話所震撼,而是在心中盤算起這個方案的可能性。
按照現如今大孫提出的計劃,無疑是極為完善且完美的,但是能否真正的實施落地,也是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
“大孫準備前期籌辦多大規模,每年投入多少錢財。”
“草原偏遠,控製極難,必當選派足夠可靠之人方可。”
朱元璋斟酌一番後說道。
朱英點點頭:“在教化之上,孫兒便是搬照如今大明軍事學院的章程,在投入上,預計前期收各部落五萬騎。”
“草原騎兵不同於咱們大明,不必先行全部配甲,隻需要簡單的製式服飾即可,屆時孫兒會讓這些製衣廠,按照草原上的風格習俗,製造統一的衣袍。”
“在錢財上,孫兒準備先行投入三千萬寶鈔同等的物資,讓這些投靠咱們大明部落的生活和北元徹底劃分開來,此番便可多多吸收其他部落的加入。”
“在人選上,孫兒建議以藍玉,四皇叔為主。”
“四皇叔長期生活北平,對於草原本就很是習慣,如今藍玉出發前,孫兒給其暗示過草原涼王的可能,如此自當可形成一個製衡。”
“再加上孫兒這邊軍事學院過去的學子,則可形成三股勢力相互掣肘,即便朝廷無法有效直接控製,也能對其有很大的影響力。”
聽著大孫條條是道的安排和分析,朱元璋微微向後邊椅子靠著,心裏頭感覺很是舒服,輕鬆。
想當初,不管是安排什麼事情,朱元璋都是親力親為,他也是第一次當皇帝,自然也沒有什麼經驗,什麼事情也都是摸索著來。
每次安排製度類似的瑣事時,都會整夜的思考,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對於外人,尤其是那些有才聰明之人,朱元璋又打心底裏信不過。
像是先前的劉伯溫所奉獻的製度章程,朱元璋都會花費許多心思去琢磨,其中是否會有什麼涉及到江南士族的利益瓜葛。
即便是李善長,胡惟庸這些跟著自己一路走來的老兄弟,在很多事情上都會有著自己的立場,而不是站在老朱家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
大孫就不同了。
這些所思慮的問題,基本上都是按照大明的發展,老朱家傳承來看待。
這就讓朱元璋在很多方麵特別省心。
所以才會在聽大孫講述的時候,下意識的靠在椅子上,這便是一種極為信任的體現。
“老四他現在不是被敕封了倭國燕城嗎,這邊大孫又準備如何去安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