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安南大王的臣服(1 / 3)

安南這地方,跟後世差異極大。

在溝通上,和大明其他疆域差不多,頂多是說話的時候,帶一點安南口音。

像是那些土著少民,也就口音比較重而已,在文字上和目前的漢字沒有任何區別。

文化,政治,軍事,民生等等,盡皆於漢人相同。

很早安南就一直屬於中原王朝的一部分,在五代十國期間,因為地裏因素的關係,跟中原王朝的衰弱有所關聯,逐漸獨立。

蒙元一統,但對於安南,就設為藩屬國了,懶得搭理。

一則是這裏窮破,沒什麼東西可搶,二則這裏山多,密林也多,蒙古鐵騎完全不適宜在這邊作戰,而且蒙古人對這裏的環境,比之漢人更加難以接受。

所以就這麼聽之任之。

朱元璋建立大明後,感覺這裏也不是個什麼好地方,畢竟他也沒有來過,作為在蒙元統治下的生活長大的朱元璋,對於安南的印象受到了蒙元的影響。

再加上安南也是聽話得很。

洪武元年十二月,朱元璋派出一個名叫易濟的知府作為使臣,前往安南頒布詔書。

老朱在詔書中先簡單介紹了一下自己的身份,隨即告知對方大都已被攻破,如果想和平共處的,趕緊承認自己的正統身份。

詔曰:昔帝王之治天下,凡日月所照,無有遠近,一視同仁。......建國號曰大明,改元洪武。頃者克平元都,疆宇大同,已承正統。

方與遠邇相安於無事,以共享太平之福。惟爾四夷君長、酋帥等,遐遠未聞,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當時的安南國正處於陳朝末期,國王是陳日煃。

對於朱元璋的威名,早前在其和陳友諒爭霸之時,陳日煃便已有所耳聞。

現在大明如初升之朝陽,光芒萬丈,陳日煃自然不敢怠慢。

他立刻派出少中大夫同時敏等人作為使臣到南京朝貢,並請求冊封。

要知道安南人雖然對內自稱皇帝上廟號,但對中原王朝向來隻稱國王。現在請求明朝冊封,就是表示尊明朝為正統。

安南率先稱臣,給朱元璋留下良好印象,也感覺頗有顏麵。

加上小國這麼多,一個個貧瘠的很,全部收歸到大明,隻會增加負擔。

建國初的大明,疆域就已經夠大了,剛開始朱元璋還有很大的野心,想要裂土開疆。

後來發現連目前地盤的治理都極為費勁,逐漸就放棄了這個打算,轉而專心治理內政,發展民生。

一念之差,使之安南中原,後世分為兩國,若是像雲南般治理安南,那情況將會大有不同。

現在朱英調五萬軍過來,其中目的,可想而知。

“劉監軍,咱們大軍離安南王都升龍城,隻有不足十裏地了,大人看是否需要先行遣使通知。”

“如今咱們五萬大軍兵臨城下,怕是升龍城內已是一片混亂。”

大軍統帥魏興,恭敬的對著劉勝問道。

劉勝隨軍過來,被朱英任命為安南監軍指揮使,有監察安南地區所有大明將士,責罰貶落之權。

這意味著所有在安南的百姓將士,都要受到劉勝這個監軍的節製。

“升龍,好大的口氣,區區彈丸之地,也敢自比為龍?這是將我大明放置何處。”

“哼,不必通稟,咱們大明天軍才到此處,也當給他們點顏色瞧瞧,也讓那些心懷不軌之人心裏頭明白,該要如何對待咱們大明將士。”

“要讓他們清楚自己的地位,不過是咱們大明的屬國。”

劉勝眺望遠處,依稀可以看見城池的輪廓,不過比起大明的城池來,就是個小小地方。

頂多相當於縣城的範疇,甚至連上縣都無法比你,算是中縣吧。

“末將領命。”

魏興的麵色隱約有些激動,他才不想安安穩穩的就這麼過去呢。

這五萬大軍,可不是大明普通的屯田兵,而是京師的屯田兵,許多都是上過戰場,斬獲功勞者。

自南京出發,經湖南,廣西兩省,而後抵達安南。

大明境內不用多說,進安南後,所過之處,無一不是跪服,這讓一直想動動手的魏興,感覺到非常無聊。

不是說安南山匪多嗎?怎麼一路過來,連影子都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