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第七十二章一縷青絲(1 / 2)

紫霄閣,小閣樓;

送走曾書書後,張小凡就一直待在臥室裏修煉。隻是不知怎的一直心緒不寧,導致修煉也是事倍功半,由於始終無法靜下心來,張小凡無奈,隻好收起大梵般若,站起身向外走去。這一個月來,每次遇到無法靜心修煉的時候,他都會選擇出去走一走。

如今夜已深沉,萬籟俱寂,天空中,一輪皓月靜靜地懸在西方,月朗星稀,如水的月華傾瀉在幽幽的竹林中,在滄桑的青石小道上留下一片斑駁光影。

陣陣清風吹來,帶著絲絲涼意,張小凡步伐不覺加快了幾分,穿過竹海,映入眼簾的便是波光粼粼的小湖,湖水清澈,他繞著湖邊來到湖心的小亭。如今的這裏已經被他徹底霸占,按照他的吩咐,亭內北邊放著一個梨木櫃子,裏麵放滿了酒水,每天傍晚還會有專門的弟子在裏麵放一些水果還有涼菜熟肉,並在早上取出。

小亭的南邊是一張小床,是他專門布置的,用來修煉或者喝多了的時候休息。亭子的西邊則放著一桌,桌上放著一架古琴,經過瀟湘雨一個月的悉心教導,雖然他的琴藝還拿不出手,但勉強還是可以彈奏一些曲子,即使悅人不行,怡己倒是綽綽有餘,實際上,他也並非想要精於此道,不過是附庸風雅罷了,琴音悠遠,往往能營造出幽美的意境,能夠讓他洗滌心靈、沉寂燥心。

其實他是喜歡沉浸在幽美的意境裏的,因為幽美的意境往往可以讓他的心徹底靜下來,提升心境,體悟自然,甚至他還有因此進入過一個奇妙的境界,一種超越自我,仿佛同化與自然中的空明狀態。那是修真者人人向往的明悟境界,是一種靈魂的升華,心神的洗禮,能夠與周遭萬物產生奇妙共鳴,心神連接自然,於日後修煉都有著莫大好處。

一朝悟道,勝過百年修行。或許有些誇張,但這句話在原著裏都是有印證的,萬劍一資質比之張小凡如何?而他們進入太清境的年齡相差又何止百年?齊昊和蕭逸才資質呢?同樣是青雲門年輕一輩的翹楚,資質比之林驚羽和陸雪琪就算不如,但也差不到哪裏去吧?不還是讓林驚羽和陸雪琪後來者居上嗎?還有當年的青葉祖師。

收回思緒,張小凡百無聊賴的取出一壇酒,然後走到小亭的欄杆旁邊坐下,打開酒壇後,張小凡就這麼直接舉起壇子猛灌了一口,以往他總是在電視上看到那些豪爽俠士如此做,今日效仿卻讓他有東施效顰的感覺,他沒有覺得自己此舉哪裏豪爽了,倒是差點被酒的辛辣嗆到才是真的。

無奈又好笑的搖了搖頭,張小凡抱著酒壇,一隻腳放在欄杆上,身子後移背靠亭柱,湖水悠悠,清風吹過透明如鏡的湖麵,頓時蕩漾起淺淺的波紋,連帶著水下的明月也晃動起來。他不由得抬起星眸,靜靜地望著那圓缺輪轉卻亙古不變的明月。

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裏柔情。

張小凡心思蕭索,腦海中又一次浮現那個一身綠衣的絕美少女。他伸手入懷,拿出一個繡著一朵白色小花的綠色荷包。荷包是碧瑤半個月前送給他的,自那次以後她就再也沒出現過。他曾打開過荷包,裏麵保存著的,是她用紅繩係著的一縷秀發。

送君一縷發,從此兩不知。

他知道,紅繩是那次月老祠得來的,秀發或者稱它為青絲更合適。送君情思,碧瑤的心意一目了然。

張小凡將它放在鼻前深深地嗅了嗅,佳人不知何處去,她那清新醉人的體香卻餘韻猶存,依稀可聞。

細數兩人過往,也不過見了幾麵罷了。聚仙樓的驚鴻一瞥是驚豔;明月下的回眸一笑是心動;花山之巔的擁吻是柔情。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幽幽月色下,少年執酒倚欄,於無聲處思念著那個巧笑嫣然的女孩。

晝夜交替,日月輪轉,太陽依舊變換著陰晴,明月仍然循環著圓缺。眨眼間,又是半年。

這半年來,青羽堂和北城程家依然沒有任何動靜,碧瑤也再沒有出現過,這讓張小凡倍受相思之苦,卻也無可奈何。這些日子,張小凡除了修煉和指導紫霄閣弟子修行,剩下的時間,幾乎都是像現在一般,在小亭中發呆,想著亂七八糟的事,想著變幻莫測的未來,想著遠方的那個小妖女。

“唉,是時候該回去了!”張小凡笑看著緩步走過來的雲中歌,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