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劉徹看著王道,又看了看一直駕車,跟在子攆車附近的少府劉舍,嘴角露出些冷笑。
很顯然,王道這個報告,根本不可能是他自己要打的。
王道的良心若是真這麼好,真是這樣嫉惡如仇,那他就應該蹲在繡衣衛,專門去盯著那些貪官汙吏的黑材料了。
很顯然,這是有人指使的。
雖然看上去,劉舍的嫌疑很大。
但,劉徹覺得,就算再給劉舍十個膽子,沒有自己的暗示,劉舍也不可能去跟陳蟜剛正麵。
那可是得罪太後的活計。
如今朝廷裏,有這個動機的,恐怕也就一個禦史大夫晁錯了。
“晁錯這個禦史大夫,是不是幹的太久了?”劉徹心裏想著。
表麵上看,似乎晁錯想的很好,出發點也不錯。
但站在皇帝的角度,內外勾結、串聯,你想做咩?要造反嗎?
所以,曆史上,常常會看到,很多臣子,原本出發點不錯,但皇帝就是不領情,反而倒打一耙。
原因就在這裏了。
皇帝考慮問題,跟臣子考慮問題,以及百姓考慮問題,都完全不同。
皇帝要考慮國家的穩定,政權的延續以及政治的平穩,而大臣則隻想忠君或者忠於自己的職責什麼的,至於百姓,隻想一日三餐,吃飽肚子。
好在劉徹的心胸還是很寬廣的,至少他自己覺得,能開一艘輪船了。
對此,劉徹也沒有生氣,更沒有對王道什麼。甚至就連對晁錯的不爽,也隻是一刹那。
畢竟,這宦官跟朝臣勾勾搭搭,在漢室,也算是傳統了。
這個傳統,有好有壞。
好的典型,像前代的北宮伯子,屢次建言和給大臣搭橋,促成了許多著名政策和改革。
而壞的,無疑就是後來豬的那些宦官們了。
欺上瞞下,甚至勾連外臣,陷害太子,導致劉據自殺。
總之,劉徹始終覺得有什麼樣的皇帝,就有什麼樣的宦官。
因此,劉徹心裏也隻是稍稍有些不爽。
………………………………
在傍晚時分,劉徹回到了未央宮,緊接著,館陶太長公主劉嫖就喜滋滋的進宮了。
“皇帝忽然叫姑姑來宮裏,有什麼事情嗎?”劉嫖一進麵就很是大方的問道。
“姑姑請坐……”劉徹看著自己的丈母娘,眼前一黑,老實,若有可能,劉徹可不想要這麼一個貪婪成疾的丈母娘,但沒辦法,這就是現實,為了皇位,他不得不付出一些代價。
等劉嫖落座,劉徹就道:“今日請姑姑,是有個事情,想跟姑姑一下……陳須、陳蟜,兩位表弟,都已經加冠成家了,朕覺得,是時候委以重任,加以磨礪了!”
“古者人臣之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廟、以功定社稷者曰勳,以言曰勞,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積日曰閱,是故書雲:協和萬國是也!陳須陳蟜兩位表弟,常年在長安,生於富貴,長於安樂,未知疾苦,朕覺得,這是不行的。不經風雨,怎成大樹?不曆寒霜,不為棟梁,朕覺得,應該讓兩位表弟去漢家最艱苦的地方,鍛煉鍛煉,不知道姑姑意下如何?”
對那兩個表弟,劉徹現在是打不得,罰不得。
隻能幹脆像粟氏外戚們一樣,遠遠的打發到南方去,眼不見心為淨。
而且,陳家兄弟比粟氏外戚還難對付的是,這兩個渣渣,到霖方,可能會變成脫韁的野馬,反而闖出更大的簍子。
沒有辦法了,劉徹隻好把他們往新化和朝鮮那邊塞了。
到朝鮮,陳須兄弟首先要麵對的是劉武的寶貝兒子劉明,也算是勢均力擔
而在新化,有薄世在上麵壓著,相信他們也不太可能鬧出太大的幺蛾子,最多就是禍害一下當地的濊人跟烏恒、鮮卑什麼的。
館陶卻不知道這些,她還以為,劉徹是真心想培養自己的那兩個不成器的兒子。
正好,館陶也對自己的兩個兒子感到頭疼,不知道該怎麼辦,打也打了,罵也罵了,都沒什麼作用。
既然皇帝想接盤,那正好!
於是,館陶點頭謝道:“既是皇帝的安排,姑姑自然滿意,一切隨皇帝的意願罷,那兩個臭子,是該磨礪磨礪了!”(未完待續。)
ps:恭祝所有書友,新年快樂,猴年大吉,新年新鴻運,個個發大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