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回 獨門世家逢亂世,躲進小樓成一統(1 / 3)

要說贏水渠,必須先說臧家。臧佩勳的祖上是在明朝末年從禹州到這個縣裏當官,居家才遷移到了金上。雖說金上不是縣城,可是它是通向四麵八方的交通要道,這裏顯得更加繁華。早年臧家祖上聰明,看中了這裏的商業氣氛,先是在附近的十裏八村購買了不少土地, 然後交給租戶,慢慢從贏水源頭到金上村這幾十裏的河岸兩側,很多土地都被臧家購買。除了土地,就是在金山鎮,或者在縣城,臧家也都開了不少的門麵。到了清末的時候,經過兩三百年的經營,臧家已經成了這一帶的大戶人家,好多當地的老百姓沒有不知道臧半街的。就是說金上半條街的門麵都是臧家的, 要不就是臧家開的,要不就是臧家的租戶, 要不就是臧家聯合經營的, 亦或是臧家的直係親屬的,總之,臧家到了清末宣統年間已經在土地和生意方麵達到了頂峰。一直到了臧佩勳爺爺那一輩,家道開始走下坡路。

他爺爺名叫臧克通,年輕時中了秀才,後來買了個官職,時不時在縣衙裏走動。可是這個臧克通不喜歡種地,也不喜歡做生意,更不喜歡當官,他的最大愛好就是舞刀弄槍, 打獵,打架,打人。瘦死了的駱駝比馬大,盡管臧克通不喜歡家裏的瑣碎事務,可是臧家上下依然過著豐衣足食的日子。臧克通娶了兩房太太,膝下有五男二女,老大臧鐵根,老二臧樹根,老三臧水根, 老四臧焱根,老五臧均根,大女兒臧祺姍,二女兒臧祺蕙。說來也巧,大太太住在鎮上老宅裏,負責家裏的裏裏外外全部生意,還要負責五個兒子和兩個女兒的教育和培養。二太太年齡小,整天跟著臧克通走南闖北。大太太銀妹,出身一個普通人家,識數不識字,可是懂事理,脾氣溫和,隻從跟了了臧克通,就深受臧家上上下下的喜歡。所以她在家裏說一不二,名義上臧克通是當家的,實際上是大太太當家。二太太梓雯是城裏的洋學生,年輕的很,說起來和他們老大兒子臧鐵根大不了多少歲, 不過,在二十世紀初,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洋學生一向思想很叛逆。 一次臧克通去洛陽參加一個軍閥的會議,認識了二太太,兩個人眉來眼去,臧克通就用大把的袁大頭把人家騙到了這個山裏的小縣城。不過這個二太太倒是很能適應,在這裏不缺吃不缺穿,比起原來給一個大軍閥做侍女,這裏可是做了主人,也算是翻身得解放。所以,她就正式嫁給了臧克通做起了小老婆。說是小老婆,其實她才是隨心所欲,因為來自城裏,算是見過大世麵,臧克通總是嬌慣有加, 無論什麼條件他從來不會說一個不字兒。這樣二太太生了兩個孩子,一男一女,臧桂根和臧祺蕙都交給了大太太去帶,自己跟著老公四處奔波,也落得個清淨。這樣兩個女人整天不見麵,再加上大太太明事理,臧克通的家裏總是和和睦睦。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成長起來的孩子,應該會有出息的。

本來大太太銀妹是打算培養老大臧鐵根早一天接班,否則她一個婦道人家畢竟有很多事兒不便出麵,所以從小就培養他, 讓他接觸家裏的生意和田產,多跟管家和掌櫃的在一起,接受熏陶。當他十一二歲的時候,就讓他跟著下鄉去收租, 感受一下種莊稼的不容易。這個臧鐵根開始還算是聽話,可是隨著年齡的增加,以及外來的誘惑,他開始變得不安分,當他被送進新學校學習以後,就更加一發而不可收拾。他完全看不起家裏的那些田產和小生意,他覺得大男人就應該去當兵,像孫中山那樣,拿起槍杆子,打破清朝舊世界,建立一個民主共和的新世界。所以,新學校沒有畢業,他就報名參了軍, 進了袁世凱的北洋軍。臧鐵根從此一走渺無音訊,也不給家裏人寫信,過了兩年,家裏已經認為他不在人世的時候,他回來了,回來省親。這個時候他已經是正兒八經的軍人,渾身上下一身德國軍人的軍裝,說了一口天津話,動不動就是皇帝老兒,動不動就是革命。大太太看到自己的兒子變成了這樣,知道再指望他來看家已經不可能了,於是心思就在老二臧樹根身上。如果說老大的性格像父親,那麼老二的性格就像母親。這一次,大太太銀妹學聰明了,不讓老二去外麵讀書,隻是在鎮子裏的學堂學習。老二臧樹根也很聽話, 每天領著小弟水根和焱根到學堂去,嚴格按照母親的話去做, 深受母親的喜愛。就是那個挑剔的小媽,也就是臧克通的二太太梓雯,都說很喜歡樹根。臧克通這個時候就高興,咧著大嘴巴笑, “看來這名字起對了,老二應該能夠落葉歸根!”“你說啥呢?孩子還小!那叫落地生根!”“好, 我看這孩子將來管家能行!”最高興的還是大太太銀妹,不光是因為樹根是她身上掉下來的肉,更重要的是能夠替她分擔家裏的擔子。不過這是外人的眼光,實際上隻有臧克通和銀妹他們兩口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