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 勸讀書(1 / 2)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讀一本書,溫熱冰封的心髒;記一句話,掩盡世間聚散離合的滄桑;品一個詞,丟棄那滿目潦倒的悲傷!書卷多情,我亦有意,猶如故人,晨昏憂樂,與我相親。甘之如飴的自己,願意在此處歇息、停駐、深思、反省、保留自己而至涅槃重生,然後開始新的旅程,也願以此成就自己,做最美讀書人!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成了一個多情的人,念念不忘書中的世界、書中的故事、書中的人。當我放下手中的書,不再靠近,卻仍有遠香的餘味飄進!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路過書店,遇見愛讀書的姑娘,卻也覺得櫥窗內溫暖的燈光與讀書人是身邊一道最美的風景線。

我得說,在這個完美的時代,唯一讓我值得歡呼的是,可以毫無保留的享受著前人留下來的一切有價值的書,在最好的年紀,最好的環境,讀最好的書!我得說,最初的時候,我並不知道,何為讀書,我為何讀書,隻是在一次失意的午後,無意間捧起那本語文教科書,一則名為《醜小鴨》的童話故事,給了我很大的鼓勵,漸漸的,我開始讀更富有靈魂的書,開始用文字療養我在成長道路上所受的傷,開始學會用書中新生的力量掃平我一路拚搏所遇的坎坷荊棘!這時候,我知道了關於這位故人的三個字“讀書好”!

讀書好,好在“不授人以魚,而授人以漁”。書籍是人類的編年史,它將整個人類積累的無數豐富的經驗,世世代代傳下去!我相信,不管是諸葛亮的運籌帷幄,還是周瑜的足智多謀,都離不開他們的博覽群書,借用前人的謀略經驗,幫助自己達到成功的高度。就如牛頓所說的:“如果我比別人看的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別人的肩膀上”。這句意味深長的話,不正應答了讀書的意義嗎?人類曆史發展到現在,的確是經曆了很多,好的、壞的、對的、錯的,和平的年代、戰爭的年代、興盛的、衰落的,不管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教訓,還是一戰成名頌揚,隨著曆史車輪源源不斷的滾進,口耳相傳也好,記憶相續也罷,始終抵不過歲月濃煙的洗滌,它們或許會變得模糊、扭曲,或許直接消失。但書籍卻為此銘刻了一切,所以每個朝代都有史官,所以司馬遷會寫《史記》,孫臏會寫《孫臏兵法》,所以文人墨客或以文論記時事,或以詩談及心情。書籍多情,因為它不僅承載著無數的經驗和教訓,還涵刻著多少有情人的離愁別緒!這樣一來,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讀書呢?我們從書裏,總能學到一些有用的東西,幫助自己在為人處事上遊刃有餘而不至於茫然無措。如曆史上著名的兵書《孫子兵法》,在這部傳世名作中,孫子寫到,戰爭的最高藝術,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今天,中國的外交政策正是這句名言的真實寫照。在與印度的外交上,長期以來,中國一直在印度周邊投資大規模基礎設施項目。不要覺得沒什麼,這就是戰略的厲害之處,進程緩慢,卻穩紮穩打。而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和斯裏蘭卡的漢班托塔港建設都有中國企業參與投資和開發,還有中國的一項一石多鳥的投資,就是建設“中巴經濟走廊”等等,都是中國對“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完美應用”。多讀書,我們得到的一定是漁,而後獲魚,而不是一時有魚!

讀書好,好在“不浮人之魂,而扶人之神”。讀書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養心,知識上的富有,可以享受心靈上的滿足,精神上的頑強。在這個浮世裏,人們很容易迷失自己,丟失自己的靈魂,這個高科技的時代,很成功的以電子書、電視劇、遊戲等把人們的視線從書本上吸引過來,漸漸的人們開始空了……當代大學生又是最主要的閱讀群體,但其閱讀狀況更令人擔憂,每日用於閱讀的時間較短,其中大多數女生關注娛樂休閑類,男生關注體育新聞類,普遍存在著閱讀結構不合理、缺乏良好閱讀習慣、沒有計劃性等問題。如果不讀書,就會使大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力退化,進而導致閱讀能力退化,甚至是人文素質下降,大學生會體現出一種有知識缺文化、有學問缺修養的態勢。你為什麼上大學?太多這樣的回答,為了掙更多的錢,形成了這樣一種“一切向錢看齊”的風氣,認為人生的價值充分體現在了物質上財富收獲上,他們會不屑於思考,靈魂大多是浮躁不安的,讀書多的人則不同,他們會從書中,找到一個足以使靈魂安定的場所,在這個場所裏,他們會多些哲學的思辨,多些修身養性和經國治世的情懷和抱負,少些虛浮!正如莎士比亞說的“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我們不僅要生活,還要智慧的生活,穩其魂,扶其神,修其身,正其心,我們需要書中的某些有力量的話來支撐自己,繼續在艱難的人生道路上,保全自己,勇敢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