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潑皮隔日就引路,寧王盡顯所扮的紈絝本色,叫來一艘包著牛皮革的海船,囂張而向西洋商船停泊的海灣而去。登上後,寧王饒有興致的掃過各個攤位,拿起犀角象牙仔細端詳,那潑皮看得心跳如鼓,算算傭金怕是要發達了。這艘西洋商船貨物以珍稀居多,專供沿海富人獵奇,開張一次吃飽整年,見這新來的買家像個愣頭青,趕忙請入內艙看那些壓箱底的寶物,也有人見此立刻悄然傳了信鴿出船。那潑皮果然自以為計成,竭力幫著西洋商人推銷,言談間更是被勾著說出不少隱秘來。
寧王肯定是沒看上這些貨色,皇室裏養出來的金玉般的人物什麼好東西沒見過,調動演技裝作新奇的看上一看就扔在一邊,對胡椒和香葉這些香料倒是還有幾分興趣。這年間裏胡椒也是價比黃金的貴物,在明朝算是硬通貨,在這船上價格反而意外的實惠不少。那商人見來客豪氣,又多嘴介紹此物於烹飪一事上的多種用法,寧王一揮手要了一批,再就著急要走,看似想快些歸去讓廚子試試。
回程的路上,忽然竄來一小隊倭寇團團圍住了寧王的海船。原來各個船上都有被買通窺視往來商客的人,發現有未結隊的豪客便會傳遞消息給潛伏附近的倭寇,精確的劫掠。西洋船隊自然不會插手,而早已勾結的明朝官員裝著糊塗忽視此間事務,更不會派兵保護。更有甚者派人跟倭寇打打遊擊戰再無功而返,順便向朝廷求一筆剿匪銀。再暗中把糧食和生活物資高價賣給倭寇狠撈一筆,沿海一帶的生意算是讓他們給算明白了。長此以往,簡直要掏了大明儲備,來飽他們私囊。
那領頭的倭寇見船上眾人慌亂,自負海上無人能敵般狂妄,率眾就登船而上,將將跳上甲板,卻看那本是驚慌失措的玉麵公子按開了甲板機關,眾匪徒轉瞬就墜入第二層的刀板釘板之中,刹那間死傷成片。底層埋伏好的戰士湧出,將敵人再度打壓穩穩擒住。這哪裏是牛皮海船,赫然是一艘誘敵的火龍船!那玉麵公子也換了副麵孔,簡直是個玉麵修羅!
僥幸未死的倭寇頭領頗為忌憚的看著他,雖是敵手,也佩服這活閻王的本事。他們一夥在這海上鑽著空子賺得盆滿缽滿,這遭本以為是在捕一條大肥魚,可那魚兒不但滑不溜手,還是條遊龍潛行偽裝的,搞了出請君入甕把他們這支小分隊一鍋端了。果不其然,周遭又圍來數艘網梭船,每艘水手都帶著鳥狙,還未上船的倭寇也瞬間被製服,稍有反抗頭上就開了碗大的黑洞。遠處又有些不明身份的大型福船,直接衝著停泊的西洋船隊而去。
局勢瞬間扭轉,那簡直是誤入此間的潑皮先是嚇愣了,反應過來不敢直視已經氣場全開華貴逼人的寧王,馬上跪地磕頭,細細思量這位大人的身份,想到他的容貌又有了一個大膽的猜測,大呼:“草民有眼不識泰山!拜見寧王殿下!”那些倭寇也嚇呆了,混跡明朝海域多日他們熟悉漢話也了解大明形勢。早知是這個讓外族聞風喪膽的寧王,憑他是誰敢來劫掠大明的船?悔矣!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