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軒此次來京的目的,除了奉召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結交宦官,也就是十常侍,之前李軒走的就是十常侍的路子,這次走起來也算熟門熟路。
隻是在此之前,李軒還是想看看如今在洛陽的這幫名人,招募很難,不過好奇還是有的,況且這些人日後有極大可能加入自己的敵對陣營,事先了解一番人物的性格,日後若真對上了,也可以早作一些相應的準備。
願望很美好,但現實卻永遠是那樣的殘酷,四世三公的袁家自不必說,在這裏,李軒遭遇的待遇跟盧府有些相似,隻是這邊的門子顯然不會如盧家的門衛那樣客氣,趾高氣昂的攔下了李軒,非常囂張的告訴李軒,袁逢和袁隗都很忙,沒空見他。
袁家二代中,袁術如今倒是在洛陽,隻是這貨一天到晚不見人影,莫說李軒,就是袁逢和袁隗想要見這位袁家嫡係一脈的二代人物都是件很困難的事情。
然後在大將軍府也就是何進那裏,李軒受到了相同的待遇,按說李軒身為鎮北將軍,這官職著實也不算低,也算是軍方一號人物,作為武將之首,於情於理,何進這位上司都該見見李軒才對。
不過很不巧的是,何進此時高朋滿座,正在宴請洛陽各方大臣名士,都是一群文官,他一個武將進去不大合適,所以要求李軒改天再來。
你自己就是武將好嗎?
對於何府家丁給出的答案,李軒已經無力吐槽了,至於楊賜、劉陶這些貌似位高權重的大臣,李軒已經沒了興趣,這年頭,三公的更換頻率絕對比城門校尉都快,今天還是位列三公,明天那個位置站的可能就已經不是同一個人了。
最後連荀攸、陳琳這等在這個時期還是小雜魚混口飯吃的小人物,李軒都沒見到,聽說都跑去參加何府宴會了。
至於宦官那邊,李軒也去了,隻是沒進去,倒不是那邊不願意招待,相反,如果派人通報的話,相信這群宦官絕對非常歡迎,隻是李軒在外麵晃悠了一圈,最終還是絕了立刻進去的想法,那裏人太多,他也算是有身份的人了,就這麼往進擠就算真擠進去了,也是有損身份和形象的,還是改天讓左豐安排一下再說吧。
李軒也算明白為什麼大家明知道名聲不好,卻依舊都願意走宦官的路子,蓋因世家大族門檻太高不好進,沒個關係或者說好名聲的,人家理都不待理會你的,而宦官這邊就不一樣了,雖然身體殘缺,但大概也是因為這樣的原因,讓人家沒有了門戶之見,隻要有錢,而且不是跟他們作對的那些世家大族,就能進門。
於是乎,宦官門庭若市,而世家大族那邊卻是門可羅雀,這種感覺大概不是很好受,所以一起聚集到何進那裏,攛掇何進去對付宦官,同時利用手中的筆杆,對宦官進行一輪又一輪的口誅筆伐,製造巨大的輿論,這也是為什麼後世宦官名聲都不太好的緣故,筆杆子攥在人家手裏,想怎麼黑你就怎麼黑你,隻要是壞事,不管是不是你幹的,都給你扣上去。
所以,史書上看到的宦官通常都有兩大特征,第一麵目可憎,第二智商很低,所以才會做出許多正常人都不會做出的蠢事來。
這也印證了兩個事實,首先,曆史上那些皇帝的品味和視力都有問題,否則也不可能寵幸一個個一看就感覺麵目可憎的太監,甚至任由他們掌握朝綱,另外,當時那些大臣的智商真的很堪憂,否則怎麼可能被一群智商低下的太監玩的死去活來。
一般出現這種麵目可憎又蠢笨如豬的太監,也預示著這個國家距離亡國之日不遠了,因為皇帝跟大臣們智商都不怎麼樣,又怎麼能夠管理好一個國家?
其實李軒如果真的想見見這些名人的話,也不是沒辦法,暗堂在這裏已經經營了一段時間,想要做什麼大事或許做不了,但要鎖定某個人的行蹤卻是不難,尤其是這個人還是個名人的時候,就更簡單了。
不過李軒並沒有真的去這麼做,畢竟想要見下這些名人,更多的也隻是想滿足一下好奇心,想看看這個有著遊戲規則的位麵中,那些曆史名人會有什麼樣的不同,但若要因此就讓還未在洛陽完全紮穩腳跟的暗堂浮出水麵的話,就有些得不償失了,暗堂,還不是向世人展現獠牙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