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沐對許非都有點條件反射了,既盼他說話,又怕他說話。
而此刻,從他嘴裏吐出承包二字,氣氛頓時變得微妙。大家知道承包魚塘,承包田地,承包工廠生產,真沒聽過承包電視劇的。
李沐擰著眉,無奈且無奈的看了看他,“過會我們私下談,還有別的事兒麼?”
“沒了。”
“沒了。”
“那散會。”
各自散去,倆人回到主任辦公室,門一關。
“說說吧,又搞什麼幺蛾子?”
“主任,這可不是幺蛾子,一本正經的。”
許非狗腿的給倒了杯茶水,笑道:“您把項目給我,剩下什麼都不用管,完了我把一部作品獻給您。”
“還獻給我,我又不四十周年!”
李沐沒好氣的喝了口水,“你資金怎麼弄?”
“拉廣告。”
“人員呢?”
“外頭找。”
“場地呢?”
“自己租。”
“那你何必呢?”
“嘿嘿,您知道……”
李沐不說話了,自己還真知道,不就是想要一部戲的主導權麼?
他沒在一線工作,不甚清楚,但也有所耳聞,《胡同人家》基本是對方一手搞起來的,連尤曉剛都不好使。
老實說,他樂於看到年輕人成長,可這個成長速度太可怕了。
第一年掛著美術的名,幹著副導演的活;第二年掛著副導演的名,幹著導演的活;第三年又要承包……
而同時他又很相信許非,這個年輕人入職以來,就不斷帶來驚喜。有中心的,有台裏的,連對港交流都是人家提的。
他喝了半缸子茶水,道:“你的意思是,不用單位的人?”
“用也行啊,我自己包圓了,讓大家怎麼想?”
“嗬,你還懂點事理,那你剛才……”
“這就是矛盾。按理說,承包都交給我,單位一切不管,但不能真這麼幹。就算您同意,大家也不同意,我準保被舉報。”
許非剛才是拆牆,現在是開窗,“所以我想做製片人,資金單位出一部分,我拉一部分,人員盡量用單位的,缺口再從外麵找。”
“你不想做導演?”李沐奇怪。
“這戲的導演不重要,也照顧不了全局。”
“那你想找誰做?”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唄。”
“我考慮考慮。”
李沐坐在椅子上沉吟,許非也沒走。過了一會,他才似忽然想起來,“對了,這是交流周的初步安排,你看看。”
許非接過一張行程表,上寫:京港影視文化藝術交流周。
活動時間:4月5日-12日。
主辦單位:文化部、中央電視台、京城電視台、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等。
活動宗旨:邀請香港傑出的文藝工作者,通過開展深入對話、影視座談等活動,促進兩地影視藝術的發展與合作。
港方人員:亞洲電視部分高層、演員、技術人員,徐曉明團隊數人,袁家班數人。
沒了?
沒了。
許非一看港方人員,就曉得對方沒咋重視,來也是礙於情麵,或者推銷電視劇的。
不過有徐曉明就行,袁家班更是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