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章大變樣
三人就這樣忙碌但快樂的時光中度過了一天。
接下來的日子為了丞好好養傷他們就沒有像以前一樣去抓動物,而是換了一種更加方便輕鬆的方法,做了很多陷阱。這次做的陷阱比以前她做的大了好幾倍,做了好幾種陷阱不過做的最多的是挖坑陷阱在坑中放了很多削尖的木棍。他們做了很多防止抓不到足夠的動物就一量取勝,畢竟丞和小樹的食量不是開玩笑的。除了布置陷阱和每天查看陷阱的時間他們剩下的時間都在家忙著。
在這些日子裏他們將山洞一整個大變樣,山洞前的草基本上都處理幹淨了,有做了一個工作棚,還有兩個爐具,燒製了很多的陶罐和一些平常用的碗,質量比以前的好很多在製作後麵的陶器時裏麵加了燒製壞的陶器的土還有在河邊找的粘土,做出來的陶器質量比以前的好了很多。除此之外還做了很多磚,其中有一批加了青石燒製的熟石灰的質量很好被用來做成了灶台,灶台做好後燒飯方便了不少,不足的是沒有鐵鍋,不過丞給她做了一個石鍋。也很好用,她在灶台旁還用磚做了一個“櫃子”用來放東西很方便。山洞的石床她也用幹草編製的墊子和丞以前用來冬天保暖的獸皮鋪上了。不過獸皮處理的比較粗糙有一些異味,為了避免了在冬季她用的皮毛有太多異味,在這這期間她拿了幾塊小一點的皮毛嚐試了處理動物皮毛的兩種方法。
一是油鞣法、二煙熏法兩種方法都不難,但是耗時比較長。其實有更好的方法不過她沒有需要用到的化學物品做不了。隻能采用遠古時期人們的方法。不過她還沒做過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她先實驗了第一種方法油鞣法,遠古時期的早期人類基本過著“茹毛飲血”、“食肉寢皮”的生活。而當他們意識到動物毛皮有著禦寒保暖等作用時,就將其披掛於身體上或鋪蓋於身。後來為了更便於披掛鋪蓋,他們經過無數次的嚐試,終於發現動物的脂肪、腦漿皆具有使動物毛皮軟化的作用。於是,他們將獵獲或自然死亡的動物,以他們製造的石斧、石鏟、石刀等石器工具,將獸皮剝下,鋪展開,然後將動物脂肪、腦漿、類脂物等,塗抹在皮板上,再用力進行反複地捶打揉搓,從而使獸皮變得較為柔軟。言希回憶著在書上看到的內容,做出了一塊相對柔軟的皮毛,但是異味還是有。她後麵又將處理好的皮毛用草木灰清洗了很多遍,好在她一直都有收集草木灰的習慣,這為她清理很多皮毛提供了保障。用草木灰清洗過皮毛異味明顯少了很多不過言希對味道很敏感還是不太喜歡,就用薄荷水煮了一遍,煮過的皮毛味道基本上就沒有了。
第二種方法煙熏法比第一種方法輕鬆一點,在架起的樹幹上放置獸皮,下邊點燃木柴,產生煙霧熏烤獸皮,使其軟化。然後,用草木灰對毛皮進行簡單處理。
其實,無論是遠古人類所采用的油鞣法還是煙熏法,以現代科技分析,其中包含的原理都是醛鞣。醛鞣的根本作用就是使動物毛皮中的蛋白質發生改性,使皮革柔韌,不易腐爛,耐用,易保存。
實踐下來她覺得兩種方法都不錯,最後決定將兩種方法結合在一起。在實踐得出皮毛能保存後他們的日常生活的工作又多了一樣就是處理皮毛。
除了這些外言希的澱粉終於收集完了,收集起來有一大桶,桶是丞用很粗的樹幹做的,還用多餘的樹幹給言希做了一個可以泡澡的水桶,為了防止木桶被蟲咬壞,她用收集的樹脂和燒的木炭做了防水層,還將木桶外部用火燒成黑色防止潮濕壞掉。
防水層的製作很簡單就是樹脂不是很好收集。先將收集好的樹脂倒進陶罐裏再加入碾碎的木炭,再放在火上燒製,燒製好後均勻的抹在木桶上就可以了。得注意的是木炭要碾的非常碎不然抹在木桶裏會很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