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易經的發展和八卦的演變(1 / 1)

易經最開始的時候,隻有八個卦,也就是八個符號,連文字都沒有

是伏羲氏觀測天文,地理,創出來的,通過天文的這種氣,象,來預測天氣,自然災害,等等

因為整本書,就是八個符號,所以也叫無字天書,最開始說無字天書,說的就是易經

但是伏羲搞這個東西,除了他自己,也沒人看的懂

再然後過了個兩千年多吧,到了商朝末,周文王住監獄的時候,天天研究這個八卦,就研究懂了,然後把先天八卦方位變換了一下順序,也就是咱們用的後天八卦方位

那他為什麼不用先天八卦方位,而又弄出個後天八卦方位?這裏就要講一講

剛才說了,易經是怎麼搞出來的?是伏羲觀測天文地理搞出來的,也就是他觀測日月五星行度,弄出來的八卦,這個八卦,不是隨隨便便搞的,是跟自然規律,以及行星運行規律,是一模一樣的,所以他才能預測事情,所以能改運等等

伏羲氏的時候,太陽是在地球的亥宮方位,也就是西北方位,比較偏北的方位

要注意一點,太陽基本上是不變的,但是地球每自轉一年都會向西偏移50。26秒

一年兩年,三年五年都感覺不出什麼,但是年多了,太陽就會由亥宮移到戌宮

伏羲氏創八卦的時候,太陽已經是在亥宮幾千年了,到了文王時候,太陽已經偏移到戌宮了,那這個時候,你再用先天八卦的方位去算卦,就算不準了,因為他與自然規律不合了

易經之所以能預測,就是因為他和自然規律,也就是日月運行是相合的,所以他能預測,能改運等等,但是伏羲時候的自然規律,和文王時候的自然規律已經不一樣了,所以不能用了,文王在監獄裏研究明白之後,就把八卦的方位變了一下,也就是到我們今天還在用的後天八卦方位

為什麼八卦順序不變?這個八卦順序也不是瞎定的,也是根據自然規律,行星運行定的,但是這個行星運行速度,位置,都是一直這樣,不會變化,所以八卦順序是不變的

現在太陽還是在戌宮,等再過幾千年吧,太陽移到酉宮,也就是偏差整整超過30度了,那麼咱們現在用的後天八卦,也不能用了,到時候還得再出來個什麼聖人,再變換一下八卦方位

當然,咱們也活不到那天了

明白了這個,你們就要知道一個道理了,如果現在還有哪個易學大師,不管是教授還是專家,寫書收徒弟說用先天八卦預測,那你要明白了,這是個騙子,他連易經的根源都不明白

當然,我講的這個根源,估計在中國,真正懂的也不是很多

文王搞出這個易經,也隻是他和周公旦他們爺倆明白,後人還是不懂,再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又研究通了易經,並且為易經作傳,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易傳,就是很直白的告訴你易經是怎麼算卦的,易經是怎麼改運的,怎麼起名字看風水的,現在很多人說孔子不懂易經,不會算卦,這句話就大錯特錯,如果沒有孔子,現代人才不知道怎麼用易經去算卦呢

記住了,易經,從伏羲氏研究出來到咱們現在,七千年了,都是算卦改運看風水的,從來不是哲學

現代的大師不懂用易經怎麼去算卦,所以易經成了哲學,他們看不懂易傳,所以孔子都不懂易經了

這就是易經整個發展曆史,以及先天八卦到後天八卦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