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爾忽本來還打算過河繼續追擊金軍,但就在這時,完顏長之以經率領著一萬人馬趕到了澮河邊,截住了蒙古軍。而博爾忽一見是完顏長之親自率軍趕來,也不禁大喜,如果能夠打敗,甚至是活捉了完顏長之,這份功勞還小嗎?因此也不管別的,立刻率軍迎戰上去,雙方又大戰起來。
完顏長之的人馬雖然是遠路而來,但蒙古軍先是攻占野狐嶺,後來又追擊敗軍,經曆了一天一夜的激戰而沒有一點休息,這時不僅是人困馬乏,而且銳氣盡失。雖然人數多於金軍,但也根本就不是金軍的對手。盡管博爾忽和四名王子奮戰死戰,但也抵擋不住完顏長之率軍猛攻,被金軍打得節節敗退,最後終於還是招架不住,大敗而退。
幸好這時蒙古軍的後援人馬也趕到了澮河邊,原來是鐵木真怕博爾忽有失,又派忽必來和主兒扯歹兩人帶領一萬人馬,隨後接應。總算是他們及時趕到,擋住了金軍,救下了博爾忽的人馬,才使蒙古軍不致於潰敗。
不過忽必來和主兒扯歹也不敢與金軍再戰下去,救了博爾忽等人之後,立刻撤回野狐岒。而完顏長之一共才一萬人馬,見蒙古來了援軍,也不敢繼續進攻,見蒙古軍退走,也就此罷手不戰。
等蒙古軍全退了之後,完顏長之這才回到澮河邊,招隴剩餘的殘兵。而這時在澮河邊,完全是一付地獄般的慘狀,沿河岸數百步的範圍內,橫七豎八,躺在地上的,幾乎是金兵的屍體,隻有少數僥幸受傷未死的金兵,一邊慘叫著,一邊掙紮。
而澮河裏更是慘不忍睹,無數的金兵屍體泡在河水中,將本來很寬的澮河堵成了十餘條小溪流,留向下遊的河水也被染成一片赤紅,無數的殘盔碎甲,隨著河水,向下流飄流而去。
看著這般場景,完顏長之也實在禁不住,終於放聲大哭起來。由其是想到原本以為自己不過晚到一兩天,不會有什麼大事,結果卻偏偏導致了金軍的一場大潰敗,十八萬大軍恐怕也所剩無幾了,而金國的頹勢,再也無法挽回,這又怎麼叫完顏長之能不難過,因此是哭得頓足捶胸,淚如雨下。
完顏長之身邊的眾將見皇帝哭成這個樣子,都連忙過來解勸,好說歹說,勸了好半天,才總算是勸得完顏長之收住了哭聲。隨後,完顏長之立刻下令,搶救傷兵,然後人馬轉回宣徳州暫時駐守。並且到附近各地去招集敗兵。
三天以後,連同傷兵,到是又湊齊了一萬四五千人,這也差不多是野狐嶺一戰之後,金軍所剩的全部兵力。金軍的損失超過了九成,可以算是全軍覆沒。盡管完顏長之沒有親身參與這一戰,但野狐嶺之戰的構思、組織、安排卻是由完顏長之一手策劃,因此這也是完顏長之的軍事生涯中少有的慘敗。而且完顏長之也估計,自己恐怕是沒有機會報這一敗之仇了。
蒙古軍歇兵了幾天之後,立刻又從野狐嶺揮兵南下,直逼宣徳州。而完顏長之也知道,宣徳州是守不住了,因此主動放棄了宣徳州,率軍退到奉聖州駐守。
而金軍剛剛退到奉聖州,又轉來另一個壞消息,宋軍在畢再遇的指揮下,以經攻破了大同府。金國的北境防線,以經相繼失守了。
原來宋軍本來分兵兩路,由畢再遇進攻大同府、楊昌鵬進攻太原府,這時畢再遇得知蒙古大軍南下,正在全力攻取宣德州,而且從大同府調過了一部份兵力去守衛野狐岒,立刻意識到,攻取大同府的機會來了,因此立刻下令楊昌鵬,讓他立刻放棄進攻太原府,轉頭北上,來夾擊大同府。
兩路宋軍在大同府城下彙合,對大同府展開了猛攻,守衛大同府的楊沃衍知道大同府決不容有失,因此也率領著金軍,拚死守城,宋軍連攻了數日,也沒有取得多少進展。但這時轉來了金軍在野狐嶺慘敗,全軍覆沒的消息。
大同府、宣徳州兩地是互為依靠,缺一不可,守衛大同府的金軍就是希望野狐嶺的金軍能夠在擊敗了蒙古大軍之後,來救援自己,因此在得知了這一消息之後,頓時軍心大動,再也無力守城了,而楊沃衍對此也無能為力了。
結果就在第二天,宋軍就攻破了大同府城,楊沃衍帶領著敗軍,逃到了蔚州暫時駐守。
在大宋所說的燕雲十六州中,“燕”就是指現在大金的都城中都,大宋稱為幽州。而“雲”指的就是大同府,大宋稱為雲州。既然以這兩個地方的名稱概括這一片地區,也就可以看出這兩個地方的重要性。可以說大同府也就是燕雲十六州中,僅次於中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