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一天的趕路,到了黃昏時分,任氏的大軍就來到了黃河邊,
任純理和任得聰決定,先渡過黃河,然後在黃河東岸紮營的休息,明天再繼續趕路。於是人馬紛紛上船渡河。任純理和任得聰也趁著這麼一會的閑功夫,下馬找了一塊大石頭,坐下來休息。
任氏軍的士兵也走了一天的路,早以經累得人困馬乏了。不過渡口的船隻數量有限,一次隻能渡二千多名士兵,因此大多數士兵就在原地休息,人馬或坐式躺,立刻就輔滿了黃河岸。而渡過河的士兵則開始安營紮寨,埋鍋造飯,準備過夜。
任氏軍的人馬雖然不少,但好在這裏的黃河河麵並不寬,隻用了一個多時辰,就己渡過去了兩萬餘名士兵,而這時天色以經完全暗了下來,黃河兩岸的士兵都點起了無數的火把,星星點點,將兩岸照得一片通明。連任純理和任得聰也坐船到達了對岸。
這時黃河東岸以經紮好了幾十個帳蓬,第一批飯萊也都以經做熟了。兩人在一個以經搭好的帳蓬裏休息用飯。其他渡過河的士兵也都團團圍坐在火堆邊吃飯。有些早早吃完飯的士兵躲進帳蓬去睡覺,隻有河麵上還有船隻渡人來往。
就在任氏軍以經完全鬆懈下來的時候,在黃河東岸,忽然傳來一陣急促而密積的馬蹄聲,由遠而近,轉瞬就到了近前。在黑暗中突然殺出了無數騎軍,向毫無準備的任氏軍衝殺而來。但有眼尖的士兵以經看清這支騎軍的衣甲,是宋軍。
其實宋軍跟本就是故意讓出安西府來,目地就是希望把任氏的人馬從平西府城中誘出來。因為安西府已被大宋治理了一年多的時間,初步穩定了人心,就算暫時讓給任氏軍占領,想要奪回來也並不困難。而平西府是任氏經營數十年的地方,一但任氏在城中死守,宋軍在缺少大型攻城器具的情況下,在短期內是難以攻下。
因此畢再遇才設定了這一個大膽而冒險的計劃,在任氏軍首先出擊的時候,宋軍主動放棄安西府。從而將任氏軍的主力全都吸引到安西府來。然後趁虛先取平西府,而任氏軍得知平西府受到攻擊之後,一定會從安西府調集大軍回援,宋軍再在黃河邊設伏,趁任氏軍半渡而擊,就非常輕易的擊潰任氏軍的主力,然後再複奪安西府,那麼整個任氏的叛亂就可以一舉而定了。
不過這個計劃也十分冒險,因為安西府不同於別的地方,其政治意義和像征意義的作用還是非常巨大的,一但安西府失守,很容易給黨項貴族以宋軍以經控製不住局麵的感覺,弄不好就會造成安西地區的全麵失控。因此畢再遇和辛棄疾反複商議,決定如果任氏軍在三天之內還不向安西府增派兵力,哪麼宋軍也不再等待,立刻出兵,收複安西府,然後立刻會同銀州和夏州的禦前駐軍,強攻平西府。
商議決定之後,辛棄疾和畢再遇立刻開始行動,安西府共有守軍三萬人,其中宋軍二萬,原西夏的降軍一萬。而辛棄疾還擔心兵力不足,又從涼州調來一萬人馬。同時下令銀州禦前駐軍都統製楊昌鵬,讓他立刻帶一萬五千人馬在平西府附近埋伏,伺機攻取平西府。
而任氏果然沒有讓辛棄疾和畢再遇失望,攻下了安西府之後,立刻又調集了二萬人馬,進駐安西府來。辛棄疾和畢再遇接報之後,也大喜過望,這一來平西府的守軍隻剩下數千人,守備空虛,正好攻取。因此立刻命人傳令楊昌鵬,讓他立刻攻取平西府。而畢再遇率領一萬人馬,在黃河兩岸設伏,準備趁任氏軍半渡而擊。而辛棄疾則彙合了西涼府的一萬人馬,等任氏軍一離開安西府,就立刻出兵,收複安西府。
因為是在野外伏擊,畢再遇率領的一萬人馬都是騎軍。安西路剛剛設立,一切都在恢複重建中,條件都有些簡陋,唯有戰馬不缺,現在整個安西路連同原來西夏的降軍,共計有十萬左右的駐軍,而戰馬數量竟達到五萬多匹,超過全軍的半數,這也是令畢再遇最感到興奮的地方,大宋的軍隊,何償有過這樣數目龐大的騎軍。
因此畢再遇把這一萬人馬分作兩批,分別在黃河兩岸邊埋伏,等任氏的人馬渡河。而自己也渡過黃河,在東岸埋伏,準備把黃河東岸作為伏擊任氏軍的主戰場。